北大微讲堂:《源氏物语》在中国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4-27 20:53:30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正文
演讲者小传
北大微讲堂产品目录
正 文
文洁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能到北京大学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我感
到很高兴。我是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的,当时清华是一座
综合性大学,文科方面有优良的国学传统。清华国学院培养了大批杰出
人材。可惜1952年院系调整中,清华的文科被砍掉了,从此清华被限定
为理工科的大学。当然,改革开放后,清华恢复了文科,包括外语系在
内。清华大学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于1993年重新建立了人文与社会
科学学院。然而,由于有过四十一年的中断,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今天的主题是“《源氏物语》在中国”,为什么先谈国学呢?因为
《源氏物语》虽然已经有了丰子恺和林文月的两部译本,各有千秋,获
得好评,可惜钱稻孙的译文只剩下一帖,丢失了几万字。丰子恺和林文
月的国学底子和日本古文水平都不如钱稻孙。他们是参考谷崎润一郎等
人的白话译本翻译的。钱稻孙生于书香之家。他的祖父钱振常在致缪荃
孙的信札中说:“长孙稻孙,九岁毕四书,授《毛诗》。……皆母授
也。”钱稻孙三岁开蒙,九岁去日本时已经会写文言文了。当初他译
《源氏物语》,是根据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14,山岸
德平校注的版本。大约从1921年起,他就在家里的东厢房设立“泉寿东
文藏书”,搜集日本书籍,供人阅读。书籍以文史方面为主,内容丰
富。可惜日本投降后,这些书全被国民党的“接收大员”抄走了。1958年
11月至1966年6月,我跟他打过八年交道。他告诉我,书架上那些书,
大部分是岩波书店老板岩波雄二郎无偿送给他的。
今年4月15日,我参加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举办的第三届访日学
者联谊会。访问学者中,社科院外文所的副研究员吕莉是从事柿本人麻
吕研究的,已做出一些成绩。如果中国将来有《源氏物语》的第三部译
本,窃以为应该按照钱稻孙的译法,原汁原味儿地根据古文译出来。甚
至保留钱稻孙的译文,从第二帖译起。我相信,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肯
在研究、翻译《源氏物语》方面给予赞助。
钱稻孙生于1887年,比我整整大四十岁。倘假以天年,他完全可以
再工作十年。最近读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我发觉钱稻孙与
陈寅恪有一点相似:他们对学问有深厚的功底,记忆力惊人,即使双目
失明,也能工作。当然,钱稻孙并未失明,由于患老年性白内障,看字
需要用倍数很高的放大镜。他懂得医学,说“等成熟了再做手术”。还没
等成熟,他就在1966年的8月死于非命。陈寅恪生于1890年,1969年含
冤逝世,二人双双走了七十九年的人生历程。
日本古代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约于1004—1009年写成)是
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比但丁的《神曲》早三个世纪,早于薄伽丘的
《十日谈》三个半世纪。《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