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华经典藏书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2-24 20:49:54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前 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文史名著,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如何?它的
作者是谁?这是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
确知《战国策》是从战国到秦、汉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
编,既不作于一时,也不成于一手,不会是某一个人的作品。
战国时代,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之间,斗争尖锐而频
繁,于是有人专门从事外交策略的研究,讲究如何揣摩人主心理,运用
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盟国,孤立和打击敌国,古代把这些人称为纵横
家。纵横家对游说之术非常重视,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他们不断
地收集材料,储以备用,有的亲自拟作,以资练习,《战国策》中的许
多篇章就是这样产生的。当代学者中,有人主张秦、汉之际的辩士蒯通
是《战国策》的作者,也有人认为西汉前期的政治家主父偃、文学家邹
阳也是作者。可能他们都是编集者之一,而大量的篇章是无法确定作者
的。
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生了剧烈变化。在社会经济方面,由封建领
主制转变为封建地主制;在政治方面,由春秋时期的小国林立,转变为
七国争雄。由争雄到统一,成了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
以用人来说,春秋时期的官职多由贵族世代相承,到了战国时期,旧贵
族没落,士阶层兴起,各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由国君选任贤才,充当
各级官吏。有才能的人,只要受到国君的赏识,便可以平步青云,朝为
布衣,暮为卿相。智能之士纷纷奔走于各国之间,希望说动人君,采纳
自己的主张,各家各派的人物莫不如此。孟轲以“善辩”著称,庄周巧于
用寓言作比喻,墨翟说服楚王,止楚攻宋,传为佳话。韩非也讲究谈话
技巧,提出进说不要犯人主的“逆鳞”。至于纵横之士,如公孙衍、张
仪、陈轸、苏秦、虞卿等人,审时度势,提出奇策异谋,化危为安,转
亡为存,更是战国舞台上的活跃人物。
西汉初年,先有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之封,在刘邦、吕雉诛锄功臣
之后,又封了许多刘家子弟,建立若干同姓王国,局势和战国相似,因
而纵横权变之术继续流行,蒯通、主父偃、邹阳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
者。
纵横家们所写的权变故事和游说之辞,如果我们细心研讨,大体可
分作两类。一类属于早期作品,写作时间距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时代不
远,虽然文采较逊,但内容大致符合历史事实,《战国策》中的许多中
短篇说辞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晚出的摹拟之作,写作时间距所拟托
的时代已远,拟作者对史实已感到茫然,其中许多都是托喻之言、虚构
之事,目的只是在于练习雄辩,不能当作史实看待。
有的学者谈到,古希腊和罗马的辩论家们在教授门下弟子修辞学
时,要对他们施以特殊的训练,这就是任选一项历史上的(或传说中
的)事件,作为问题提出,让弟子们充当假设场景中的人物,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