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译丛-创造日本:1853—1964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2-25 10:07:59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荷)伊恩·布鲁玛 著
创造日本:1853-1964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本书由微信公众号【Kindle图书共享】(ID:DZSGX8)制作分享,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免费下载更多优质Kindle电子图书。
关注我们,与两千万书友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阅读后觉得好,请
购买正版书籍!)
目录
CONTENTS
理想国译丛序
导读 作为方法的日本
序言 东京奥运会
第一章 黑船来袭
第二章 文明开化
第三章 色情的、猎奇的、无意义的
第四章 “啊,我们的满洲”
第五章 与西方开战
第六章 东京布基伍基
第七章 1955年之散记
跋 战后时期的终结
专有名词词汇表
引用文献
索引
理想国译丛序
“如果没有翻译,”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曾写道,“我们
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而作家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回应说,“翻译不仅仅是言词之事,它让整个文化
变得可以理解。”
这两句话或许比任何复杂的阐述都更清晰地定义了理想国译丛的初衷。
自从严复与林琴南缔造中国近代翻译传统以来,译介就被两种趋势支
配。
它是开放的,中国必须向外部学习;它又有某种封闭性,被一种强烈的
功利主义所影响。严复期望赫伯特·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能帮助中
国获得富强之道,林琴南则希望茶花女的故事能改变国人的情感世界。
他人的思想与故事,必须以我们期待的视角来呈现。
在很大程度上,这套译丛仍延续着这个传统。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
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
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
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
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导读 作为方法的日本
许知远
一
“在黄子成书十年,久谦让不流通,令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
患不悚,以至今日也”,在为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撰写的后序中,梁
启超这样感慨。
这是1897年末,距离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不过两年。在这场战争中,中国
意外地大败于日本,签署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并付
出了两亿两白银的赔款。这场战争最终将中国从昏睡中叫醒,她不仅不
再是世界的中心,还可能有亡国之危险。此前,不管1840年的中英之战
争,还是英法联军在1860年烧了圆明园,或是1883——1885年的中法之
战,都未给中国带来震撼。对于很多士大夫来说,它们都是来自远方蛮
夷的挑战。但这次不同,日本常年被视作中国的附属国,即使它不从属
于朝鲜、越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