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19 09:24:0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版权信息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作者:【美】钱德拉塞卡
ISBN:9787535718549
目
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科学家(1946)
第二章 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1985)
第三章 诺拉和爱德华·赖森讲座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
模式(1975)
第四章 美与科学对美的探求(1979)
第五章 米尔恩讲座爱德华·阿瑟·米尔恩和他在现代天体物理学发展中的
地位(1979)
第六章 纪念A·S·爱丁顿诞辰一百周年讲座(1982)
第七章 K·史瓦西讲座广义相对论的美学基础(1986)
附录 寻求秩序——钱德拉塞卡对黑洞、蓝天和科学创造力的思考
译后记
总序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
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
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
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
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
之一就是批判。
的确,科学活动,特别是自然科学活动,比较起其他的人类活动
来,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不断进步。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时候,科学
却总是进步着,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进步,这表明,自然科学活动中包
含着人类的最进步因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堪称为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
科学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
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
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
方法的薰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
魂。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
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堪称为使人进化为现代人的“第一推动”。
近百年来,无数仁人智士意识到,强国富民再造中国离不开科学技
术,他们为摆脱愚昧与无知做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科学先贤们代
代相传,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的进步献身于科学启蒙运动,以图完成国人
的强国梦。然而应该说,这个目标远未达到。今日的中国需要新的科学
启蒙,需要现代科学教育。只有全社会的人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以科
学的精神和思想、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作为探讨和解决各类问题的共同基
础和出发点,社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和进步。因此,中国的进步离不
开科学,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可以说,科学已被公认是中国进步所必不
可少的推动。
然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