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13 23:24:43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第一部
^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一第八节:①"当成年人称谓某1个对象,同时转向这个对象的
时候,我会对此有所觉察,并明了当他们要指向这个对象的时候,他们就发出声音,通过
这声音来指称它。而他们要指向对象,这一点我是从他们的姿态上了解到的;这些姿态是
所有种族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通过表情和眼神的变化,通过肢体动作和声调口气来展示
心灵的种种感受,例如心灵或欲求某物或守护某物或拒绝某事或逃避某事。就这样,我一
再听到人们在不同句子中的特定位置上说出这些语词,从而渐渐学会了
①维特根斯坦引用的是奥古斯丁的拉丁原文,而在脚注中附上维氏自己的德译。我的正文译文从维氏的德文译出,这个脚注里附上周士良先生根据拉丁文的译文(商务
印书馆,1963,北京):听到别人指涉一件东西,或看到别人随着某一种声音做某一种动作,我便记下来:我记住了这东西叫什么,要指那件东西时,就发出那种声
音。又从别人的动作了解别人的意愿,这是各民族的自然语言:用面上的表情、用目光和其他肢体的顾盼动作、用声音表达内心的感情,或为要求、或为保留、或是拒
绝、或是逃避。这样一再听到那些语言,按各种语句中的先后次序,我逐渐通解它们的意义,便勉强鼓动唇舌,借以表达我的意愿。译者注
去理解这些语词指涉的是哪些对象。后来我的口舌也会自如地吐出这些音符,我也就通过
这些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了。〃
在我看来,我们在上面这段话里得到的是人类语言本质的一幅特定的图画,即:语言中的
语词是对象的名称■
句子是这样一些名称的联系。一•在语言的这幅图画里,我们发现了以下观念的根源:每
个词都有一个含义;含义与语词一一对应;含义即语词所代表的对象。
奥古斯丁没有讲到词类的区别。我以为,这样来描述语言学习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桌
子"、"椅子"、"面包"以及人名之类的名词,其次才会想到某些活动和属性的名称以及其
他词类,仿佛其他词类自会各就各位。
现在来想一下语言的这种用法:我派某人去买东西,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五个红苹
果"。他拿着这张纸条到了水果店,店主打开标有"苹果"字样的贮藏柜,然后在一张表格
上找出"红"这个词,在其相应的位置上找到一个色样,嘴里数着一串基数词——假定他能
熟记这些数字——一直数到"五",每数一个数字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和色样颜色相同的苹
果。 人们以这种方式或类似的方式和语词打
交道。——"但他怎么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办法查找’红’这个词昵?他怎么知道他该
拿’五’这个词干什么呢?"——那我假定他就是像我所描述的那样行动的。任何解释总有到
头的时候。——但"五"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一一刚才根本不是在谈什么含义;谈的只
是"五"这个词是怎样使用的。
哲学上的那种含义概念来自对语言的作用方式的一种2......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