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智慧生活百科--养生宝典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7-07 22:23:54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现代智慧生活百科--养生宝典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目录
第一篇 春季篇
第二篇 夏季篇
第三篇 秋季篇
第四篇 冬季篇
第一篇 春季篇
乍暖还寒仍当“捂”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
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
幅度很大。有句谚语:“春天天气孩子脸,一天就会变三变”。说的是一
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
或许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傍晚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这时如衣
着单薄,容易感受春寒染病。
所以,古今养生都十分强调“春捂”,通俗地说,就是“春不忙减衣”。民
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
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寿亲养老新书》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
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老老恒言》一书也说,春冻未消,上
半身衣服可以略减无妨,下半身裤子、鞋子、袜子宁可穿得暖一点。
“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百岁医家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
痛。”明代医家汪绮石说:“春防风,又防寒。”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
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春天
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与
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染病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
和起居调摄。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如何正
确“春捂”?养生书《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篇》指出:“春季天气
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
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这就是说,棉衣不过早脱去,
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一件件地增减,这是合乎科学道理的春暖时
节谈“春困”春风轻拂,气温回升,到处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但是,这时人们却会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叫做“春困”。“春
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
象。冬天,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
增加;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
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
沉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春困”虽然是自然气候
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克服的
要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
生原则:“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
而勿夺,赏而勿罚”。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