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易学建构--陈鼓应著作集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1-05 23:07:3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陈鼓应著作集
道家易学建构
陈鼓应 著
中华书局
《陈鼓应著作集》总序
一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这期间,两岸历经对立与交流
的种种曲折。我的现实人生与学术人生亦颇多波折,两者交互抵触,有
时又能相互彰显——现实人生的坎坷,常使学术路途中断,但我“困”而
知之,不断激发求知的动能,进而丰富着我的学术人生。
我的著述主要分两类:一是学术专著,二是时感性的文章。后者将
以《鼓应文存》为名,另外编成一个系列,包括《失落的自我》、《言
论广场》、《台大哲学系事件》、《走进白色恐怖》、《台湾民主运动
的脚步》等著作。这一系列反映着我所处的境遇与时代的路痕。
我的专业著作,主要集中在道家各派及三玄四典的研究。《悲剧哲
学家尼采》是我的第一本书,这本小书奠定了我学术的基础,接着是
《庄子浅说》,用力较深的则是费时多年的《庄子今注今译》。可以
说,从尼采到庄子,是我学术路程的一条主线。借着他们,我将现实关
怀与学术人生联系在一起。
二
大学期间,受先师方东美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影响,我体会到,如果
不能了解一个民族的灾难,也就不能理解这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个
体生命也是如此,正如叔本华所说:“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
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
目的地一直前进。”我的现实人生与学术人生就是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下
并行演进着,恰恰体现了老子祸福相依的哲理。
中青年期间,我常处于逆境中,尼采的冲创意志和庄子在“困苦”中
保持定力与超越的心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我迎难而进,
永葆生命的昂扬气概。
台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白色恐怖,我在这一时期的学术
著作反映了我内心对于自由民主的渴望。到了七八十年代,我在文献和
学术论著方面打下基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那段时空中,我虽然经
受着现实环境的冲击,却还能积极地参与学术、文化上的反思。透过古
籍文献的整理与诠释,我不仅得到传统人文思想的熏陶,还表达了对极
端化与绝对化的神权思想的反感,阐发了对威权体制下的人身崇拜和造
神运动的批判。这一时期,我以尼采和庄子为主的论著,都反映了“任
其性命之情”的倾向。接下来,《道家的人文精神》和《庄子的人性
论》两书的内容,又可以说是“安其性命之情”的展现。
三
《陈鼓应著作集》共二十本,它们分别在海峡两岸不同的时空中写
成。有关尼采哲学和存在主义的介绍以及老、庄的注译,都是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在台大校园里完成的。1973年春夏,因为参与台大校园内的
保钓运动、发表时论,我和王晓波在“台大哲学系”事件中首遭整肃。自
此以后,我的学术人生被迫中断十余年,直到1984年才在北京大学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