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总参谋部》1650—1945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03 23:06:26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德军总参谋部》1650—1945 [德]瓦尔特·戈利茨
军队领导
有一些统帅,他们不需要任何建议,而是自己审慎权衡,自己定下决
心,其幕僚只是负责将其决心付诸实施。但这只是对伟人巨将而言,这
种人几乎数百年才出现一个。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总还是少不了咨询。这种咨询通常
是一批或多或少的人的共同思考的结果,他们的学识和经验使他们有能
力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是在这些人中间,只能有一个人的建议被采
纳。军事等级体制必须为下属提供帮助并促进他们的思考……最为不幸
的是,统帅自己还要受到监督,每日每时要就其方案、计划和企图进行
汇报。因为,在其大本营里要么有一个最高权力派驻的代表,要么背后
总拖着一条电话线。这样,任何自主性、任何快速决断、任何大胆的冒
险都势必落空,而没有这些,战争将无法进行。
赫尔穆特·冯·毛奇:《论战争准则》
第一章 先驱
——弗里德里希时代普鲁士的军需总监部和侍官总署
提到战史这个概念,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公元前216年8月2日,汉尼拔在
普利亚平原奥凡托河畔的坎尼附近,以5万人歼灭罗马8.6万人的场景;
或是1757年严寒的12月弗里德里希大王在西里西亚的洛伊滕附近,打败
占绝对优势的奥地利军队的会战;或者是1866年普鲁士在波希米亚取得
的改变欧洲面目的柯尼希格雷茨会战的胜利。通常,人们考察战史的基
本目的,无非是使过去的战争行动神圣化,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或
者是,如果从科学角度考察,弄清每一场战争所犯的错误,从中吸取教
训,避免重蹈覆辙。在这里,我们对这种考察战史的方法不感兴趣。因
为我们深信,在当今文明世界里,战争作为政治的手段终将被淘汰,尽
管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研究一个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和社会方面都十分重要的组织的发
展过程像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在半个世纪里所书写的复杂历史需要
我们采取一种有别于一般考察战史的形式。进军计划和作战计划以及会
战,只能作为考察的框架,重点在于抓住构成军史和战史的政治因素和
社会因素。
军事制度和作战方法的多种表现形态,无疑是不同政治生活方式、文化
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反映。军队的组织形式和战争观随着时代的变
迁,以及决定民族和国家历史的伟大思想和经济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从
这个角度看,普鲁士总参谋部的产生完全是与欧洲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
和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它与30年战争(1618—
1645)末各封建王朝相继组建常备军之风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总
参谋部形式的逐步完善,以及在普鲁士改革时期能达到参与军事决断的
高峰,都绝非脱离历史的偶发事件。
勃兰登堡“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1640—1688)在勃兰登堡和普
鲁士为创建常备军奠定了基础。军队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