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故事:我穿墙过去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6-18 20:29:42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Vol.1
DECEMBER 2015 1
NOONSTORE
正午故事
我穿墙过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一个执拗的低音
《正午》创办的时候,媒体正四处唱着哀歌。在政治、资本的意志
下,纸媒关闭、紧缩,新媒体看似时髦却总是焦虑于盈利模式,媒体人
纷纷转型,更常见的词是,创业。频繁变动的年代,人们已经习惯了一
种临时状态:走一步,看一步。如今这种状态更为焦灼。在这样的氛围
中,《正午》存活下来,并赢得好评,实在很难说清多大程度上是读者
厌倦了喧哗,因此辨认出了一个“执拗的低音”?
创办《正午》的几个编辑、记者,之所以留在媒体的逆流,除了别
无所长,还因为我们都着迷于非虚构叙事这门技艺——在现实生活、作
者和读者之间,制造出一个文字的场,三者互相牵引,紧张又优美。这
一制造的过程,从发现选题、采访、研究、写作、编辑到面对读者,现
实感和创造性融于一体,很有挑战,也很有乐趣。
由此产生的文体,我们简单地称为非虚构,而不再缠绕于此前的纷
繁命名,纪实、特稿,等等。这意味着,只要没有事实层面的虚构,只
要是好的写作,不拘任何形式。说到底,最重要的是你为读者讲述了什
么,是否言之有物,又是否寻找到了合适的形式。而情书、墓志铭、学
术散文、一次谈话、一段口述,都可能是充满理解力、感受力,在宽广
层面的非虚构写作。
这种命名也解放了媒体逐渐建立起来的选题等级:官员、商人和热
点优先,成功者的故事优先。有时,我们会捡起其他媒体弃而不用的选
题,它们或者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够重要”,或者是“不像新闻”。尽管
这是我们可以感知的现实,尽管写作者对题材充满感情,但是因为
不“主流”,就有不被讲述、进而被遗忘的危险。历史的书写,从来如
此。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曾经讲述自己为什么写作,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母亲的表弟曾经顽强地抵抗纳粹突击队,坚持到最后一刻,失败
后,他和其他抵抗的民众“在行刑队面前消失了”,他的名字再也没有人
提起,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人。格拉斯决心让他活在自己的写作里,在他
作品的碎片中,到处长眠着母亲心爱的表弟。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当中,以遗忘、抹灭大多数故事为代价。今天
中国最主要的故事,是马云的故事(以及千千万万个变种)。为了抵御
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
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本书所收录的,就是这些尝试的例证。
《正午》郭玉洁
写给《正午》的话
通往写作的路径
特写
裸体朋克
最后的文学青年
两个乌托邦人
阴阳人
随笔
老师阿明
上海小风月
扑通扑通
视觉
平行故事
个人史
冯远征:我穿墙过去
访谈
项飚 中国人像蜂鸟,振动翅膀悬在空中
何伟 我总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