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边草 (周克希文集)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3-12-22 20:04:46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一、译余偶拾
翻译要靠感觉
译者的气质
度与“翻译度”
译文的尴尬
有所失落与过犹不及
“如实”与传神
色彩与趣味
好译文是改出来的
查词典这道坎儿
语法与逻辑
古文修养还是要的
一名之立
惹得读者向往
要加“催化剂”
“透明度”更高的翻译
格物与情理
绝望的双关
文体与基调
杂家与行家
他山之石--译制片
二、译书故事
1.很久以前,在巴黎……
2.没用上的“眉批”
3.气质攸关
4.深深的怅惘
5.树上美丽的果子
6.岛名、人名与书名
7.折衷的译法
8.译应像写
9.用心灵去感受
三、走近普鲁斯特
1.写在第一卷译后
2.《心灵的间歇》及其他
3.艰难的出版
4.追寻普鲁斯特之旅
5.巴黎,与程抱一叙谈
6.与陈村聊普鲁斯特
一、译余偶拾
翻译要靠感觉
1
文学翻译是感觉和表达感觉的历程,而不是译者异化成翻译机器的过程。在这一点
上,翻译跟演奏有相通之处。
演奏者面对谱纸上的音符,演奏的却是他对一个个乐句、对整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他要意会作曲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加上他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听众,引起他们的共
鸣。
超越音符,演奏者就成了演奏家。
2
“一个艺术家若不比常人更为善感,是不成的,”这是汪曾祺写到沈从文先生时说的。
在他心目中,“沈先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
汪先生自己也是善感的人,看到一些“如闻其声”的平常琐碎的对话,也会“如沈先生
常说的,一想起就觉得心里‘很软’”。
在评论年轻作家黑孩的作品时,他说:“也许因为这些感觉,使有一些人认为黑孩的
作品不好懂。不懂,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没有感觉。”
3
感觉,有时也是个悟的过程。悟,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得到这
个结果,一须有一番“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努力,二须是在“灯火阑珊
处”,而不是在觥筹交错、灯火通明的热闹场所。
4
什么是感觉?席勒说:开始是情绪的幻影,而后是音乐的倾向(disposition),然后
是诗的意象。这是说诗的感觉。罗丹说,雕塑就是去除没用的泥巴的过程。这是说雕塑的
感觉。对译者而言,感觉就是找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的过程。一个译者,未必能“还原”作者
感觉的过程,但他应尽可能地去感觉作者曾经感觉到的东西。
5
汪曾祺提到,“好像是屠格涅夫曾经这样描写一棵大树被伐倒:‘大树叹息着,庄重地
倒下了。’这写得非常真实。‘庄重’真好!我们来写,也许会写出‘慢慢地倒下’,‘沉重地倒
下’,写不出‘庄重’。”
屠格涅夫写得好,译者也译得好。我们来译,或许译不出“庄重”。
汪先生在自己的一篇小说里描写夜里的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他后
来说,“‘严肃’不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