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1-05 21:52:05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制作者:用手抓痒痒
目录 
Content
前言
晨景
  晨景
 夜色
 女伎
 妓女
 关扑
 相扑
 争标弄潮
 一点星飞
 奇术异能
 调教虫蚁
 火灾
 消防
 酒楼茶肆
 诸色饮食
 嫁娶
 生育
 狂欢上元
 赏心乐事
 后记
前言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作者:伊永文
晨景
  宋城楼上报时之鼓,只不过是一种标示,坊巷市井,直至四鼓后方
静,五鼓又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时序,已被商业活动充满……
  晨景
  当晨光还在城市脸庞上闪动,巷陌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了
——
  来自寺院的行者、头陀,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门
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同时,以他们平日
练就的念佛的嗓音,大声地向坊里深处报告着现在的时辰……
  起初,报晓的本意是教人省睡,起来勿失时机念佛。这样,行者、
头陀们在日间或当月,过节时便可以上门要相应的报偿了:施主将斋
饭、斋衬钱赐予他们。由于行者、头陀所具有的唤醒痴迷的本色,加之
他们每日恪守时间准确无误,日子一久,行者、头陀便成了职业的报晓
者了。
  这种职业的报晓者,甚至还从东京、临安等中心城市走到村路之
上,陆游诗便是证明:“五更不用元戎报,片铁铮铮自过门。”所不同的
是在大城市中的报晓者,还担负了向市民报告当天气象的任务,晴
报“天色晴明”,阴则报“天色阴晦”……
  天气的预报,表面看去是提醒市民注意冷暖,未雨绸缪,实际是受
商品市场利益驱动的一种别致的服务。“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
事,不宜累家。”临安的这一俗谚,非常形象地道出了任何轻微的服务
性工作,都是要付以金钱的。
  宋代木人报时图
  那么,在报晓的同时兼报天气,自然要增加酬劳的砝码,这是可想
而知了。这就如同东京乾明寺的尼姑,也将自己刺绣物件拿到大相国寺
市场上出售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临安的天气预报是非常准时的,无
论风雨霜雪,报晓者也不敢稍有延误。
  说到报晓的行者、头陀,使人不禁想起钱钟书《管锥编》中所述:
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黎明怨别诗》,说的是:报更夫或望风的友人代报
晓鸡,使情侣自酣睡中惊起。如果将此与宋代城市报晓者相比,显见,
中世纪欧洲的“报晓催起”,多为“私情幽媾”,而宋代城市的报晓者,念
佛色彩渐褪,唤市民早起投入市场洪流的意识增强——
  因为自宋以来,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渐由政治、军事中
心转向商业中心,以至各地的城市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其
中,东京、临安以其首都地位而独领风骚,成为一个大市场。
  这个大市场的晨景究竟如何?从宋话本中得知:在临安候潮门外,
才到四更天,就有“无数经纪行贩,挑着盐担,坐在门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