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1-03 21:52:36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前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
的集大成之作。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
柳泉,山东省淄川县蒲家庄人,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
龄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乡
里,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
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黑暗、科举制度腐朽以
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蒲松龄自
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
鬼故事。40岁时,他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
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写作的
苦衷,期待为人理解。此后,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抱着“纵不成名
未足哀”的信念,仍然执着地写作,直至年逾花甲,方才搁笔,可以说
为《聊斋志异》的创作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聊斋志异》共16卷,491篇故事。故事全是短篇,最长的也不过
3000多字,短的才20多字。《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
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作者在谈狐说鬼中,对封
建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政治、人情世态、道德伦常的“孤愤”胸怀隐约可
见,虚构出奇幻瑰丽的故事,来针砭时弊,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
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
学的审美方式正是《聊斋志异》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
小说中最杰出的文学名著的根本原因。
《聊斋志异》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
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
民罪行和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促织》、《红
玉》、《梦狼》、《梅女》、《窦氏》、《商三官》、《席方平》、
《向杲》等。在《促织》中,小说写了一个爱斗蟋蟀的皇帝,为了满足
自己的爱好,就不断地让百姓进贡蟋蟀。在乡下,一个孩子不小心弄死
了父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蟋蟀,由于害怕责罚,竟然跳了井。后来这个孩
子变成了一只蟋蟀,他不仅斗败了所有的蟋蟀,还斗败了大公鸡。孩子
的父亲把它献给皇上,才使自己免于惩罚,并因此得以发迹。统治者的
小小爱好,既能害得百姓家破人亡,也能使人大富大贵。《促织》最突
出的特点,就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当时的黑暗现实,将批判的锋芒
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特别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
篇末都附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的
这一创作意图。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
情和为争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