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1-03 21:47:43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讲 先秦诸子及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导言:中国文化的精神
道德是什么?何为正当性?
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等级秩序的道德化
以道德为终极关怀
1.2 孔子和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什么是超越突破?
《论语》的观念结构
先秦儒学:从孔子到孟子、荀子
1.3 诸子百家
道家:对儒家价值的全盘否定
名家和法家
杨朱和墨家为什么消亡
1.4 轴心文明的四种超越突破基本形态
实现文化超越突破的两个关键要素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印度解脱宗教
古希腊认知理性
中国文化的超越视野
第二讲 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形成——汉代思想和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
导言:文化和社会的互相塑造
2.1 儒学和社会互动:“家”、“国”同构体的形成
缺乏正当性的政权:大秦帝国
为什么独尊儒术?
“家”、“国”同构与“国家”
大一统、王法和文官制
2.2 儒学群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
儒家经典:从五经到十三经
《礼记》的意义
《春秋》和微言大义
《周易》及其功能
两汉的黄老之学、《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2.3 道德意识形态和社会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
社会整合的三个层次
国家和天下
独特的市场经济
2.4 王朝循环和中国政治文化的连续性
社会结构稳态及变化
超稳定系统结构与韦伯命题
大历史观:轴心文明的形成和演化
第三讲 魏晋玄学与常识理性的形成——中国文化第一次受外来冲击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魏晋玄学?
3.1 外来冲击和宇宙论儒学的不可欲
应然无限扩张的后果
天灾对宇宙论儒学的冲击
半牧半农民族南迁及大一统帝国的分裂
3.2 家国同构机制受到干扰及魏晋玄学
九品官人法和门阀政治
儒学的家学化和“玄礼双修”
什么是道德价值逆反
道家的支解:修身指向否定儒学的价值
越名教而任自然
对无、无为的追求:亲和佛教与道教兴起
3.3 常识理性:中国道德意识形态后设层面的形成
什么是常识理性?
从无为到无: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
从“贵有论”到“独化”和“玄冥之境”
3.4 常识理性和中国艺术的精神
自然合理的双重后果
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
“画山水”观念的起源
传神论的起源
终极关怀的变化对文化融合的意义
第四讲 佛学和中国式佛教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佛学和佛教?
4.1 佛教的基本思想
印度解脱宗教的结构
早期佛学基本教义:《阿含经》
十二因缘
解脱之道与“三法印”
怎样理解轮回?
4.2 大乘佛学
个人解脱还是普度众生?
何为“如来”?
大乘第一阶段 中观:“八不中道”
从般若空宗到唯识论的“妙有”
唯识论与“八识”
大乘佛教两阶段与真常之教
4.3 佛教进入中国的三个阶段
格义阶段:选择性吸收
学习阶段:佛经大翻译运动
重构阶段:中国心性论佛教
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
4.4 中国式佛教与社会的互动
禅宗:心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