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26 22:34:59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波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献词
序 中华文明的视角
第一章 双峰对峙——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
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
商周天下:中国与四方
迷雾中的北境
白登山前后:两个世界的战与和
从马邑之谋到燕然勒石
第二章 胡汉难分——以华夏为主体的混合政权模式
谁来兴复汉室
走向洛阳城
飞旋在亚洲舞台
大唐变成小唐
第三章 北驰南渡——以草原为主体的混合政权模式
契丹人的“新农村建设”
女真人南柯一梦
转进江南:水运即国运
第四章 万里一统——元朝统一政权模式
成吉思汗:重塑草原的游牧人
大元王朝的三大支柱
朱棣:披着大明外衣的“蒙古人”
第五章 天下一家——清朝统一政权模式
朝贡、援朝与白银资本冲击
皇太极:“我是谁?”
草原的最后挽歌
天下的清朝
后记 春草秋禾织天下
版权页
献词
谨献给
苍天与大地、祖先与孩子
序 中华文明的视角
透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融合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草原文明
与华夏文明之间的互动。
“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以及史书
通常以华夏王朝的更迭为主线,来展现中华文明的面貌。然而,要想真
正了解并理解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仅仅观察华夏的文明进程,仅仅以
华夏的视角观察中华文明,是片面的。
原因在于,史书大多是华夏文人书写的,他们往往站在华夏的视角
看待华夏、看待草原。而草原世界早期没有发明文字,即便后来有了文
字,其文献的生产量也远远不能与华夏相比。草原和草原族群隐藏在历
史的迷雾之中。
而且,史书中展现出来的不同区域的文明面貌,对华夏来说出自一
种自我观察的视角,而对草原来说,出自一种旁观者的视角。不足为
奇,史书中的华夏更多地被描述为文明的高地,即使华夏被外来势力征
服后,史书的书写者也试图通过对“正统”的重新解释,把成功入主的
外来统治阶层纳入自己构建的文明体系之中。
而从旁观者的视角看,草原往往被描述为蛮荒之地,游牧民族经常
被赋予“野蛮人”和“掠夺者”的形象。游牧民族对于自身的认识、他
们在面对华夏时的策略、他们对华夏的看法,由于视角的问题,被史书
长期忽视、误读甚至歪曲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俯视中华文明的全貌,
就要跳出“庐山”观察。
本书试图更为全面地反映中华文明漫长的融合历史,尽量客观地描
述中华文明如何从4000多年前星星点点的史前文化据点开端,经过漫长
的融合过程,逐渐扩大到元明清时代的规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同
生产环境里的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接触、互动、交流,共同谱写了文
明融合的篇章。
本书所说的“草的世界”(草原文明)是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