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反革命_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26 22:34:11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一 “普通刊物”
二 “复活”与“渐兴旺”
三 与《东方杂志》竞争
四 新文化形成“运动”
五 各方视野中的《新青年》
第二章 个人·社会·群众·党:五四前后的关联与演进
一 个人、国家、社会
二 社会与社会主义
三 社会运动:群众与党
第三章 “革命”与“反革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一 从一党独“革”到三党竞“革”
二 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三 “革命”与“反革命”
第四章 “北伐”“南征”与“反革命罪”的缘起
一 “北伐”与“南征”
二 “忠于职守”与“反革命”
三 “杀鸡吓猴”
第五章 党员、党组织与都市社会:上海的中共地下党
一 “精英党”向“群众党”转变
二 “学生很危险”
三 工人与帮口
四 政治力量强,组织力量弱
五 团与党的竞争
第六章 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支部生活
三 党费、党内交通与情报传递
四 地域社会、农民与党
第七章 国民党最高权力机构的演变
一 以俄共中央政治局为蓝本
二 孙中山逝世后的权力继替
三 国民党二大之后
第八章 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
一 大学党部的筹设
二 教师入党,学生入团
三 教授入党的情境
四 联大区党部的组织运作
五 联大区党部与学潮
六 比较中的审视
第九章 “武主文从”:战时国军的政工与党务
一 以党治军的蜕变
二 军队政工与党务的恢复
三 文武关系的变奏
四 政工与党务的困境
第十章 湖南会战:战时国军的作战能力
一 对日军战略意图的判断
二 战略部署
三 指挥与协调
四 官兵素质与战斗力
第十一章 绅权:乡村权势的蜕变
一 传统士绅的没落
二 知识分子城市化
三 民国绅权的社会构成
第十二章 县长:基层地方官的转型
一 铨选和任用
二 资格与出身
三 年龄、籍贯
四 薪俸、待遇
五 任期与出路
六 职责与施政
七 省权膨胀下的县长角色
八 双重结构下的县长角色
第十三章 区乡保甲:县衙与村庄之间的政治
一 假托自治
二 重建保甲
三 “新县制”
四 区长
五 乡镇长
六 保甲长
征引文献
前言
战争与革命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的首要特征。尤其是20世纪的上半
期,战争与革命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战争古已有之,而革命则是现代的
产物。战争有“热战”,有“冷战”;革命有“武革”,有“文革”。而在一般
情况下,暴力是两者的共性。革命与战争紧密相连,有时战争是革命的
表现形式,有时战争引发革命。革命的成败,往往是战场决胜负。
武人喜欢战争,文人喜欢革命。现代中国的职业革命者大多是文
人。1927年6月,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评称,民国以来的中国政治大
势,可以归结为“文武主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