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用名方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20 22:46:40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一、典籍选读
金·成无已: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
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相顺接,是致手足不温,而或四逆。此汤申发
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甘草味甘平。《内经》
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干
姜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
是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内经》曰: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
津液通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
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
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伤寒明理论》)
明·许宏:病在于表之阳者,葛根汤、麻黄汤可汗之;病在于表之
阴者,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汗之;病在于里之阳者,大、小承气
汤,大柴胡汤皆可下之;病在于里之阴者,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皆
可温之。今此四逆汤乃治病的于里之阴者用也。且下利清谷,脉沉无
热,四肢厥逆,脉微,阳气内虚,恶寒脉弱,大吐大下,元气内脱,若
此诸症,但是脉息沉沉微涩,虚脱不饮水者,皆属于阴也。必以附子为
君,以温经济阳;以干姜为臣,辅佐之;甘草为佐为使,以调和二药而
散其寒也。《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曰:寒淫所胜,平以
辛热。乃附子之热,干姜之辛,甘草之甘是也。(《金镜内台方议》)
明·吴昆:论曰:自利不渴属太阴。太阴主水谷,病故自利。内有
真寒,故不渴。阴证者,举三阴而言,则又非独太阴矣。病在里,故脉
沉。寒则血脉凝涩,故身痛。四肢受气于里,里寒则阳气不能宣布于手
足,故四肢厥逆而冷。下利亦是里寒。脉不至者,寒极而脉藏伏也。经
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用甘草、姜、附大热之剂,申发阳气,祛
散阴寒,能温经暖肌而回四逆,因以名汤焉。然必凉服者,经曰:治寒
以热,凉而行之,是也。否则戴阳者,反增上燥,耳目口鼻皆血者,有
矣。药之难用也,有如此。
(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责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责
阴血内弱,脉行不利。阳气外虚,故用桂枝、细辛以温其表;阴血内
弱,故用当归、芍药以调其里。通草通其阴阳,大枣、甘草和其营卫。
是证也,由表入里,虽曰传至厥阴,始终只是阳证,与寒邪直中三阴不
同,故不用吴茱萸、姜、附辈,而用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尔......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