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20 20:44:3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宏观观察
中国社会的自治组织
国家领导下的公民社会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社会和公民社会
个案研究
大学自治和公民社会
从国家社团主义到社会代表制:改革年代的地方工会
中国青年和公民社会:批判性公民权的出现
宗教仪式和空间公民社会还是大众宗教?
结语
中国和公民社会的未来
宏观观察
1
中国社会的自治组织
蒂莫西·布鲁克
市民社会的概念是18世纪后才产生的,人们开始习惯于将政治领域
的“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社会”区分开来。这样区分国家和社会的根
据,来源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形成的历史经验。人们将其解
释为下层社会力量不断限制上层国家权力的过程:社会精英通过争取立
宪而对君主权力提出挑战,在实行资本主义过程中市场原则逐渐占据了
统治地位,在公共事务领域通过公共舆论对国家决策施加压力。
在西方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被认为是稳定性的来源;同时,
第三世界的独裁政权则被视为造成动荡的原因。在民主政治遭到失败的
地方,一般都归咎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沟通不畅或失衡现象。而所提
出的解决办法也可显示国家(从独裁国家到民主国家)或社会(从垂直
结构的到水平结构的),是可以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高政权稳定性的
主要动力源,还是需要扫除的障碍。在西方观察家当中,务实派就第三
世界政治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中,倾向于接受国家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
事实;干涉派则力主加强社会权力,以便与国家权力相对抗。
对中国的权力结构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
了解权力分配及其运用。看到它是如何忽而公之于众,忽而秘而不宣,
从而制造出一种不安定性,这对权力的有效运用至关重要。然而,中国
情况十分特殊,很难清楚地划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中国与西
方不同,国家在道德规范的形成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西方社会强烈
要求,不但在政府内部应有自身代表,同时还应有代表站在政府之外与
其抗衡。有些人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视作一种对抗,实际上是将社
会看作较国家更大且在道德上更具合法性的实体。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
是,在中国,社会是从事合法公共活动场所的观念,在道德上很难站得
住脚。这一点得不到国家承认,或者干脆被官方意识形态宣布为非法。
中国社会在与国家对抗中存在的明显虚弱性,可能反映了人民群众
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迷茫,以至于无法认识到屈从于国家权力的全部意
义。只有站在局外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摆脱这种迷茫。不过,认为中国
社会比较“虚弱”这一观点也可能并不可靠,因为其根据是关于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而这也许并不适用于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分析。我
们还有可能会得出结论,即“那里现在所有的东西”表明“应该在那里
的东西缺失”。上述的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但都对我们关于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