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随想录》忏悔意识成因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20 13:37:2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总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建院虽然只有十余年,但院
内新闻系、中文系和艺术系所属学科专业都是学校前身中原大学1948年
建校之初就开办的,后因院系调整中断,但从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出版
《文心雕龙讲疏》开始其学者生涯,到当代学者古远清教授影响遍及海
内外的台港文学研究,本校人文学科的研究可谓薪火相传、积淀丰赡。
1997年,学校重新开办新闻学专业,创建新闻系,相关学科专业建
设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组建。近年
来,在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的指引下,中文系和艺术系相继在2007年和2008年成立,人文学科迅速
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了检阅本院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实绩,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和学
科的发展,我们将继续编辑出版本院教师系列学术论著“文澜学术文
库”丛书。
丛书以“文澜”命名,一是表达我们对老校长范文澜先生的景仰和怀
念,二是希望以范文澜先生的道德文章、治学精神为楷模以自律自勉。
范文澜先生曾在书斋悬挂一副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
一句空。”这种做学问的自律精神在今天更显得宝贵和具有现实意义。
《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文澜先生而立之年根据在南开大学的讲稿整理完
成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之作序:“展卷诵读,知其征
证详核,考据精审,于训诂义理,皆多所发明,荟萃通人之说而折中
之,使义无不明,句无不达。是非特嘉惠于今世学子,而实大有勋劳于
舍人也。”学术研究之意义与价值,贵在传承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推陈出新。范文澜先生之《文心雕龙讲疏》后又经多次修订,改名
《文心雕龙注》以传世,作者有着严谨的学风、精益求精的精神,实为
吾辈楷模。正因如此,其著作乃成为《文心雕龙》研究史上集旧注之大
成、开新世纪之先河的里程碑式的巨著。
先贤已逝,风范长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
之。
是为序。
胡德才
2015年7月6日于武汉
内容摘要
原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晚年奉献给社会的伟大力作是五卷本《随
想录》,此书字里行间充满着这位百岁文豪的忏悔意识和自省情怀,亦
充溢着这位世纪作家的善良、悲悯与博爱。法国作家卢梭创作的《忏悔
录》被誉为“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照亮西方启蒙征程。巴金的《随
想录》忏悔意识渊源:中西方忏悔意识流播。《随想录》忏悔意识表现
即自我解剖与自我反省。《随想录》忏悔意识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
改革开放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重新找回国人曾经失落的人文
精神。巴金因《随想录》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随想录》被学界认定为中国的“忏悔录”典型代表作。《随想
录》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