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19 21:45:42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
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
技术驱动变革
(《哈佛商业评论》增刊)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出品
增刊: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
序一 经济转型期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序二
导语
第一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第二章 技术变革与普惠金融
第三章 技术变革与信用管理
第四章 技术变革与风险管理
第五章 技术变革与客户体验管理
第六章 构建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版权页
顾问:巴曙松
策划:钮键军
协调人:张菁
写作组组长:华中炜
写作组成员:宋绪超,夏碧莹,周冠南,张祎,岳圣元,杜渡
编辑:钮键军 时青靖
美编:崔晓晋
流程编辑:苏然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9层
邮编:100020
联系电话:(010)85657511
电子邮箱:hbrchinese@caijing.com.cn
序一 经济转型期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
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以来,中国普惠金融在制度和
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金融基础设施
的全面推进、参与主体的深化和多样化、产品
服务创新及服务范围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的发
展等。
从金融的基本功能来看,在金融体系中依
然存在相当比例的客户群体不被传统金融体系覆盖到的条件下,普惠金
融的发展可以说是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一种优化:通过识别未被传统金融
所覆盖的新的金融需求,组织资源满足多层面的金融需求,提升整个经
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做出的
众多探索之外,以宜信、阿里等企业为代表的新兴机构,也从不同方向
探索各种工具、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发展的新路径,尝试拓展金融服务
的边界,向更广泛的人群和企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
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的不少内容,总结了现阶段普惠金融的探索
与实践,对下一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
但是,我们在研究和跟踪中也会看到,不少机构进行普惠金融的探
索,其风险模型往往是基于经济上行周期中客户的行为和经济数据建立
的,其信用风险数据库往往没有经历过周期检验,不同程度存在着对信
贷质量下滑预计不足的风险。随着普惠金融进入门槛不断降低、互联网
金融公司的快速增长、经济下行阶段信用风险逐步暴露,普惠金融探索
过程中的问题与风险也不断暴露。具体来看,这些风险因素不仅包括主
体资质参差不齐、信息披露不规范、运营成本难以控制、经济下行阶段
不良涌现等内生问题,还包括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社会征信体系
尚不健全、道德风险居高不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外部困境。
在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本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