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13 22:22:3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踌躇四千年(上)
第二章 踌躇四千年(下)
第三章 天下[注释1]
第四章 规模依赖
第五章 人间上帝
第六章 规模压力及其偏好
第七章 辐辏与一统:“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让步
第八章 “兼天下”:缓解规模压力(理论)
第九章 “兼天下”:缓解规模压力(实践)
第十章 第一代政治权威遭遇“自杀悖论”
第十一章 霸权铁律
第十二章 过渡时代:秦帝国的裸体霸权
第十三章 龙袍:政体危机的结束和
第十四章 “分天下”:昙花盛世(上)
第十五章 “分天下”:昙花盛世(下)
第十六章 “龙”天下:饱和统治
第十七章 高压稳态陷阱
第十八章 “大公”天下
余论 文王演易:从辐辏到矩阵
附录一
附录二
第一章 踌躇四千年(上)
如果把帝禹登基看作中华文明史的开端,那么,从公元前2070年[注释
1]到今天,四千多年时间里,中国就一直没有摆脱一个政治困境。本
章和下一章从这个困境入手,粗线条地宏观勾勒我们民族探索的过程,
并引导出政治体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既要有活力,也要有稳定。
鱼与熊掌兼得,这有可能吗?
一、孔子疑似二律背反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创造了伟大文明,但也一直没有走出一个困境:要
不要中央集权?最早受这个困境折磨的政治家,是商朝末年的周部落首
领姬伯;思想家,则是孔子(前551—前479)。[注释2]
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里提出一个基本命题:最好的政治体制是“天下
为公”,造成的社会名曰“大同”。[注释3]我们把这个命题称为“公天
下之理”,在后世儒家那里,此“理”被表述为“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
下”。[注释4]
他在《春秋三传》里提出了另一个基本命题:最值得维护的政治体制
是“大一统”[注释5],该体制名曰“春秋”。我们把这个命题称为“大一
统之义”。此“义”像一根绳子,在历史中延伸,可以被分解为搓成它的
三股麻缕:1.天下者乃真德天子及其后裔之天下(在孔子那里[注释
6]);2.天下者乃真龙天子及其后裔之天下(在《史记·高祖本纪》及
其后历代王朝编年史里);3.天下者乃真理天子及其后裔之天下(在朱
熹特别是朝鲜金氏家族那里)。
“公天下之理”的核心,首先是国家最高权力不专属一人终身占有(所以
有“禅让”);其次,全部统治机器也不是可以在一个家族内部分配的私
有财产(所以“天下为公”,不是“天下为家”);再次,无论最高权力还
是分出去的地方统治权,均不会世袭(所以说人“不独子其子”)。根据
这个原理,在没有政党运作的情况下,是建立不起任何中央集权体制
的。
“大一统之义”的核心,是国家最高权力和整个统治机器归于一家(三代
及春秋)或一人(秦汉以降)占有,而且可以无限期合法占有,这就意
味着:这种占有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