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06 13:44:3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前 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歌作为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在唐朝二百八
十九年间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诸体完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至今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五万多首,可考的诗人有两千八百余人。在唐诗
的普及和流播过程中,历代唐诗选本难以胜数,其中流传最广、在中国
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唐诗三百首》。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曾在他的诗集
序言中回忆《唐诗三百首》对自己的影响:“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
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独索冥行,渐
解声律对偶。”(钱锺书:《槐聚诗存·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版)而作家王蒙在《非常中国》中赞道:“最能表达汉语汉字的
特色的,我以为是中国的旧诗。一个懂中文的华人,只要认真读一下
《唐诗三百首》,他或她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国化了。”
《唐诗三百首》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仅署名“蘅塘退
士”,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一些学者的考证,才确知他为孙洙。其
生平事迹从清顾光旭编《梁溪诗钞》卷四十二、窦镇《名儒言行录》卷
下、《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之《孙譔鸿自述》(孙譔鸿乃孙洙五世
孙)可知:孙洙(1711—1778),字临西,或作苓西,别号蘅塘退士,
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官直隶大城、卢龙、山东邹
平知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山东乡试同考官,后改江宁府儒学
教授。少年时家贫,“隆冬读书,恒以一木握掌中,谓木生火,可御
寒”。晚年归里,著有《蘅塘漫稿》。他的继室徐兰英善书工诗,《无
锡县志》和《清朝书画家笔录》均有小传,曾得过御赐“江南女士”的印
章。乾隆二十八年(1763),夫妻二人切磋商讨,编成这部唐诗选作为
家塾课本。
《唐诗三百首》在编定之初曾达到家弦户诵,“风行海内,几至家
置一编”(见光绪十一年仲夏月中浣四藤吟社主人《唐诗三百首序》)
的流行程度。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
冶艺术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唐诗三百首》所发挥的巨
大文化功能与其选诗标准和编选体例有着直接的关系。
蘅塘退士在自序中明确申明自己的选诗标准是:“专就唐诗中脍炙
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即所选择的
唐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是长幼咸宜、雅俗共赏的篇章。由此可见,蘅
塘退士所确定的这个选诗标准是非常高的,而实际上《唐诗三百首》也
的确达到了这一要求。据统计,《唐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一十余首,其
中二百七十首见于王士禛编选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
万首绝句选》,有二百三十九首见诸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其余则见
于明高棅的《唐诗品汇》、明唐汝询的《唐诗解》等著名唐诗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