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读法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0-01 21:58:16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
录
小 引
一 《全唐诗》。随身卷子。进士文化
二 和尚们的偈颂与非主流诗歌创作
三 安史之乱。儒家道统。杜甫和韩愈
四 唐人的写作现场。诗人之间的关系
五 晚唐诗。李渔的说法。窝囊,别扭的写作
六 以古人对唐人写作的总体描述作为不是小结的小结
附录一 本书所涉部分唐代诗篇
附录二 唐代社会众生相
小 引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 · 遣兴》词中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
是处。”该词句化用的是《孟子 · 尽心下》中著名的说法:“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孟子表达出一种“今人”面对“当下”时超拔前人,不
完全以前人怎么说为标准的实践态度,尽管儒家一般说来是法先王、向
回看的。孟子和辛弃疾所言均非写作之事,其意,更在面对历史和现实
秉道持行,挺出我在,但我们可以将他们的说法引申至写作以及与写作
直接相关的阅读上来。不论孟子还是辛弃疾 , 都是在越过一道很高的生
命、经验、文化、政治门槛之后,忽然就呼应了东汉王充在《论衡 · 问
孔篇》中所发出的豪言:“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而对王充更直接的
呼应来自唐代的孟郊。韩愈《孟生诗》说孟郊:“尝读古人书,谓言古
犹今。”演绎一下王充和孟郊的想法就是:古人并非高不可攀;我们从
当下出发,只要能够进入前人的生死场,就会发现前人的政治生活、历
史生活、道德麻烦、文化难题、创造的可能性,与今人的状况其实差不
了多少;古人也是生活在他们的当代社会、历史逻辑之中;而从古人那
里再返回当下,我们在讨论当下问题时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王充、
孟郊等都是要让自己与古人共处同一生存水平 , 意图活出自己的时代之
命来。
古人在各方面都立下了标准和规矩 , 这就是历史悠久 的 民族所必须
承负的文化之重。
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各种定义、习惯、标
准、规矩和价值观的总和。但当我们要活出自己的时代之命来时,“传
统”的大脸有时就会拉长。为了不让这张大脸拉得太长,并且能够从这
张大脸上认出我们自己,理解古人和理解我们自己就得同时进行。“古
今问题”一向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大问题,到近代,它与“东西问题”共
同构筑起我们的上下四方。
采用何种态度阅读古文学 , 这个问题我们不面对也得面对:你究竟
是把古人供起来读,还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古人的同代人来读?这两种态
度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方法 , 指向不同的发现。那么今天的写作者会向古
人处寻找什么呢?而把古人供起来读,一般说来 — 仅从文化意义而不是
安身立命、道德与政治意义上讲 — 则是以面对永恒的态度来面对古人作
品,希冀自己获得熏陶与滋养 。 其目的,要么是为了在没有文言文、经
史子集、进士文化作为背景的条件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