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29 22:00:31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高尔基
① 1891年,年轻时的高尔基
② 1900年,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的合影
③ 1920年,高尔基和列宁的合影
译序
一
高尔基(1868—1936)的自传三部曲《童年》 (1) 《在人间》 (2)
《我的大学》 (3) ,可以说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难能可贵的纪实性系列
小说,它真实详尽地记述了作者二十岁以前的坎坷经历,点点滴滴,连
缀成篇,读来朴实无华,感人至深。但就三部曲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广
阔艺术视野而言,它又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作品所涵盖得了
的。作者在描述自己生活的同时,鲜明地描绘出了俄国人民生活中整个
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人的生活特点。
这种体裁的作品在俄国文学中并不鲜见,C.T.阿克萨科夫、Л.H.
托尔斯泰等先辈作家都曾经写过。但一般来说,他们的作品社会视野都
比较狭窄,叙事往往只围绕主人公一个人展开,而且描写的对象也大都
限于贵族。
高尔基的着眼点则不同,他几乎包揽了旧俄国的各个阶层,尤其是
他所熟悉的“底层”人民。首先是写他自己,写他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
的外公家的生活,继而写他离家出走,在外面流浪、打工,与人们的种
种磕碰与切身感受。
阿列克谢的童年生活是短暂的。母亲死后,破了产的外公将他逐出
家门。他投身社会,来到所谓“人间”。作家详细而生动地向我们勾勒
出还是个孩子的阿列克谢的生活历程:先是在鞋店里“打杂”,后来又
在亲戚家的制图作坊里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再后来又开始“攻
读”自己的所谓“大学”——参加喀山地下革命小组活动,阅读地下读
物,和所谓“生活导师们”交往,甚至还认识了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费多谢耶夫。“人间”的生活让阿列克谢从一个稚气未消的孩子慢慢成
熟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界定和分析一部自传体作品,恐怕首先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
要看作品的基本生活素材来源;二是要看作者本人写作的主观思想出发
点和作品所达到的客观效果。
阿克萨科夫生长在俄国农奴制下的贵族世家,他笔下的童年生活脱
不开他的历史环境,他的记述充满着对贵族生活的留恋与痴迷,他对自
己童年时仆人们如何侍候他、呵护他,讲起来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字
里行间无不透出对一去不复返的往昔的怀念。
列夫·托尔斯泰写自传三部曲的时候,正是19世纪50年代,当时他
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思想已经成熟。他对自己因出身贵族而在社会
中所享有的特权地位已经相当不满,而且在自传三部曲中对一切妨碍个
性发展和精神自由的贵族旧礼教已多有批判。但他也只是批判批判而
已。毕竟他和阿克萨科夫都出身贵族,其立场虽有明显的不同,但这种
不同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回想起“幸福的童年”时心里仍不免乐滋滋
的。虽然托尔斯泰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