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现代西方批评理论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23 21:37:2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
编委会
主编 曹顺庆
编委 『按拼音排序』
曹顺庆 丁三东 傅其林
干天全 雷汉卿 李 怡
刘黎明 刘亚丁 刘 颖
邱晓林 邱永旭 任志萍
吴永强 项 楚 谢 谦
徐开来 薛玉楠 杨文全
杨小锋 俞理明 张子开
张 怡 赵毅衡 周裕锴
主编助理 赵渭绒
总序
这是一套以原典阅读为特点的新型教材,其编写基于我们较长时间
的教改研究和教学实践。
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几乎没有培养出诸如钱钟书、季羡林这样学
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以至钱钟书在当代中国,成了一个“高山仰止”的神
话。诚然,钱钟书神话的形成,“钱学”(钱钟书研究)热的兴起,有着
正面的意义,这至少反映了学界及广大青年学子对学术的景仰和向往。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中国学界的悲哀:偌大一个中国,两千
多万在校大学生,当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之后,竟再
也找不出人来承续其学术香火。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造成这种“无大师
时代”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首当其冲应该拷问的是我们的教育
(包括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我们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
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学术基
础不扎实,后续发展乏力。仅就目前高校中文学科课程设置而言,问题
可总结为四个字:多、空、旧、窄。
所谓“多”是课程设置太多,包括课程门类数多、课时多、课程内容
重复多。不仅本科生与硕士生,甚至与博士生开设的课程内容也有不少
重复,而且有的课程如“大学写作”“现代汉语”等还与中学重复。于是只
能陷入课程越设越多,专业越分越窄,讲授越来越空,学生基础越来越
差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的学生读不懂中国文化原
典,甚至不知《十三经》为何物;外语学了多少年,仍没有读过一本原
文版的经典名著。所以,我认为对高校中文课程进行“消肿”,适当减少
课程门类、减少课时,让学生多有一些阅读作品的时间,是我们进行课
程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
所谓“空”,即我们现在的课程大而化之的“概论”“通论”太多,具体
层。古文经过“今译”之后,已经走样变味,不复是文学原典了。诚然,
古文今译并非不可用,但最多只能作为参考,要真正“博古”,恐怕还是
只有读原文,从原文去品味理解。甚至有人提出,古文今译而古文亡,
一旦全中国人都读不懂古文之时,就是中国文化危机之日。其实,这种
危机状态已经开始呈现了,其显著标志便是中国文化与文论的“失语
症”。更不幸的是,我们有些中青年学者,自己没有真正地从原文读过
原汁原味的“十三经”或“诸子集成”,却常常以批判传统文化相标榜,这
是很糟的事情,是造成今日学界极为严重的空疏学......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