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鸡白酒
- 资料大王PDF
-
3 次阅读
-
1 次下载
-
2024-09-23 21:37:19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红蓝线
哈尔滨这座城,能气死卖胭脂的吧。长冬一来,寒风就幻化成一团
团粉扑,将姑娘们的脸颊涂红了。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闻着霜的味
道,就开始“猫冬”了。他们在暖洋洋的屋子里,一呆就是半年,黑脸的
捂白了,白脸的捂得失了血色。那些日子过得好的老人,在家里看电视
听收音机,喝清茶嗑瓜子,逗弄笼中的鸟,观赏鱼缸的鱼,摩挲着怀里
跟他们一样懒洋洋的猫,偶尔摸摸扑克牌或是麻将,隔窗望飞雪,昏沉
沉想往事,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儿孙唠闲嗑;过得不如意的,粗茶淡饭,
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或是儿女的白眼,日暮黄昏中,叹青春不再,苦海无
边。管他如意的还是不如意的,都像栽种在花盆的植物,活在巴掌大的
天地中,因为底气不足,精神的少。所以冬天离世的老人和患老年痴呆
症的,也就高于其他季节。
活过九十而能在冰雪中自如行走的,在哈尔滨,也就春婆婆吧。在
玉门街一带人的心目中,她就像一座石头垒砌的老城堡,苍苍貌,铁骨
身。
人们若问春婆婆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她会撇着嘴说:“估摸着哪个
小鬼淘气,把俺的名字,从阎王爷的生死簿子上勾掉了!”人家就
说:“那你还不得活千年万年?”春婆婆摇着头说:“俺要是活在干干净净
的月亮里,活个千年万年还中!活在这世上,乌烟瘴气的,够了!阎王爷
再不叫,俺就自己去!”人们便起哄,问她怎么去?她要么说跳松花江喂
鱼,要么说赶上下雪的日子,多喝几盅酒,夜深时躺在屋外,半宿儿也
就冻硬了。总之,她是不想死在屋里的。说是人的魂儿柔软得跟烛苗似
的,万一死在屋里,门窗紧闭,魂儿就不好升天了。
春婆婆爱睡懒觉,一天只吃两顿饭。头一顿在家,后一顿在“黄鸡
白酒”小酒馆,那通常是午后四点钟了。她喜欢吃豆子喝烧酒,荤腥除
了酸菜白肉,别的基本不碰。所以卖鱼的看见她就别过头去,而卖活鸡
的郑二楞逢着她就嚷:“春婆婆,都像您老似的,我就得扎脖子喝西北
风了!”
春婆婆吃豆子不挑剔,黄豆、芸豆、黑豆、豌豆、蚕豆,她都爱;
吃法上也不拘一格,五香的,油炸的,清水煮的,都行。她爱吃豆子到
什么地步呢,就连炒个青菜,也得加一勺豆豉。也许是吃豆子的缘故,
她不缺钙,牙齿虽不像年轻时那么白了,但没有损兵折将的;她也不像
别的老人弯腰弓背,走路不需拐杖。
玉门街算是哈尔滨最短的一条街吧,二三百米的样子,被两条长街
夹峙着,一左一右是铁路局的老房子。这些米黄色的平房,是俄国人建
的中东铁路管理局高级职员的宿舍,有上百年历史了。那一座座砖木结
构的小洋房,厚墙体,高举架,坡屋顶,庄重气派,高门狭窗均有妖娆
的木纹装饰。由于设计合理,这房子住起来很舒适,“冬天冻不透,夏
天晒不透”,简直就是宝葫芦。早期俄国人住的时候,家家都有花园庭
院;解放后它们成了哈尔滨铁路局职工的住宅,花园就像晚霞一样,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