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18 22:25:11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自 序
洗衣籃與香水信紙
那是1999年的一個夏天午後,天空很藍,陽光灑了滿地。
我剛從台北搬回芝加哥,剛完成一年的田野工作,大隱而世,準備
開始和博士論文長期抗戰。面對厚厚一疊訪問稿以及雜亂的資料,
我苦惱著不知如何整理,只好先來清理家居環境,前去街角的投幣
洗衣店從事家務勞動。我租的廉價公寓位在族群混合、階級轉型的
城市北端。這個社區的居民長期以來以非洲裔、拉丁移民為主,市
街上漫布著我常去的牙買加小吃店、墨西哥麵包店,然而,沿著密
西根湖畔,以吸引年輕雅痞為號召的新大廈,正一棟棟蓋起來。
當我扛著一籃髒衣服走在街上,一個中年白人男性從我身邊經過,
沒頭沒腦的丟了一個問題給我:「Do you know anybody who can
take care of my mom?(你有認識人可以來當我媽的看護嗎?)」我
瞠目結舌,無法在腦中將這一串英文字轉譯成為有意義的問題,這
位老兄可能以為我聽不懂英文吧,看我沒反應就轉身走開了。
扛著洗衣籃,我站在白花花的陽光下,困惑慢慢蒸發成憤怒。
優勢族群看見深色皮膚,就以為看見奴隸的腳鐐與打工仔的漂泊靈
魂。類似的情境早發生在1965年的紐約,黑人女性主義詩人安卓勞
德(Andre Lorde),推著她的女兒到一家超級市場購物,迎面走來
的一個金髮小女生,拉著白人媽媽興奮地說:「Look, mom, a baby
maid!(媽媽你看,這裡有個小孩女傭耶!)」
我選擇研究家務移工這個題目的由來單純,工作與性別是我的專長
領域,移民人權與社會不平等也呼應我政治上的關懷。沒有料到的
是,我在田野工作與寫作論文的過程中,這個主題屢屢和我自己的
生活經驗交相激盪。墜落美利堅異鄉,在他人的注視裡,我突然變
成一個披戴傳統面紗的「第三世界女人」,或是充滿異國風情的亞
洲女郎。失去母國語言文化的羊水保護,我努力讓自己的英文口音
「美國化」,以免我的美國學生把「聽不懂助教的英文」當作抗議
分數太低的藉口。作為一個少數族群、有色女人、以及外籍勞工,
是菲傭在台灣,也是我在美國。人們眼中的美國夢土,在我的求學
與工作經驗中教會我更多有關核心國的文化霸權或種族歧視的非正
式課程。
當然,我不至於天真地忽略我與東南亞移工之間的明顯社會差異。
我們的平行移民路徑,反映出世界體系的多層分化:台灣留學生去
歐美核心國取經的同時,台灣資本家從亞洲的邊陲進口廉價勞動
力。台灣的報章雜誌不時對於全球化的生活風格提出浪漫歌頌,像
是在跨國公司工作的台灣人暢談在上海跟英國朋友一起吃義大利
麵,眺望蘇州河的燦爛霞影。然而,地球村的烏托邦只適用於有經
濟及文化資源者得以跨國流動的都會新貴,他們享受的豪華五星飯
店與異國情調餐廳,實是移民勞工遠渡重洋前往的血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