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股权激励:非上市公司如何“股励”员工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16 00:41:1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重新定义股权激励
——非上市公司如何“股励”员工
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著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关于作者
序 重新思考股权激励
PART1 了解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1 非上市公司
2 股权
3 股权激励
PART2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要点——背景与操作细节
4 效应:股权激励效应与先决条件
5 风险: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条件与法律风险
6 给谁: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选择
7 给多少: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量
8 给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
9 怎么给: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授予与税负
10 调整: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动态调整机制与风险
PART3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关于作者
一家专注于解决股东纠纷的律师事务所
因为专注,所以更了解股东纠纷的根源和全面解决方案,更了解股
权激励的核心问题在于预防与控制股东纠纷。
因为专业,所以更能突破律师的局限性,以税务思维,筹划股权交
易方案。
序
重新思考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公司的“必需品”吗?
“疯狂创业”的时代,期权、虚拟股几乎成为每位创业者、企业家必
谈的话题。股权激励俨然一副灵丹妙药,成为公司运营的“标准配件”。
但股权激励到底产生了什么效果?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对这个问题我们
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在当下的中国,特别是非上市公司中,
尤其如此。
作为公司法、税法专业律师,经常有人问我:“宋律师,能不能把
您的股权激励模板给我一套?”这是一个令我尴尬的问题。这其实不是
给不给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事实上,律师服务是一个因情境而
异的定制化工作,不同服务对象的背景和需求不同,工作成果亦不相
同,很难有标准化模板。具体到股权激励,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还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此外,在中国,与上市公
司相对成熟的股权激励机制相比,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乃至学术
研究,几乎是空白。致力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的我,同样也是
在黑暗中摸索。
在立法上,并没有具体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性规范文件
[1]
。实践中,大家的依据是《公司法》,而《公司法》中却没有一个条款
是直接针对股权激励的。
在学术研究方面,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几乎一边倒地偏向于上市公
司,对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研究寥寥无几。在中国知网上,我们搜索
到与“股权激励”相关学术论文、文献共有6 239篇之多;但与非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相关的硕士论文只有7篇,博士论文一篇也没有。即使是现有
的7篇研究成果,或只偏重于管理学、经济学研究,或只从法律、法理
进行分析,或者虽然标题为“非上市”,但内容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并没
有实质性区别。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