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意识形态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9-08 23:35:15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自由的规则
第二章 心灵的法则:夏夫兹博里、休谟、伯克
第三章 康德式的想象
第四章 席勒和领导权
第五章 人工制品的世界: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第六章 欲望的死亡:阿图尔·叔本华
第七章 绝对的反讽:瑟伦·克尔凯郭尔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
第九章 真实的幻觉:弗里德里希·尼采
第十章 父亲之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十一章 存在的政治学:马丁·海德格尔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犹太学者:瓦尔特·本雅明
第十三章 奥斯维辛之后的艺术:特奥多·威·阿多诺
第十四章 从城邦到后现代
译后记
重印后记
修订版后记
导言
本书不是一部美学史。因此,在书中,对许多重要的美学家我缄口
不提。即便有些思想家我必须论及,吸引我注意的也并不总是他们那些
显然是在谈美学的文本。本书试图在美学范畴内找到一条通向现代欧洲
思想某些中心问题的道路,以便从那个特定的角度出发,弄清更大范围
内的社会、政治、伦理问题。
任何仔细研究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欧洲哲学史的人,都必定会对欧洲
哲学非常重视美学问题这一点(尽管会问个为什么)留下深刻印象。在
康德看来,美学提出了自然和人之间应当存在的和谐的问题。虽然黑格
尔在他的理论体系内并没有赋予艺术较高的地位,他还是就艺术作了大
量论述。克尔凯郭尔则认为,美学必须服从于伦理和宗教信仰这些更高
的真理,但他又常常陷于对美学的沉思之中。尼采和叔本华以截然相反
的方式证明,审美体验表现出最高形式的价值。马克思在世界文学方面
的博学多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弗洛伊德则谦逊地承认,在他之前诗人
们已道出了有关美的一切。两者之间可相媲美。20世纪,海德格尔的深
奥的“沉思录”在审美本体论中达到顶点,而从卢卡奇到阿多诺的西方马
克思主义传统则赋予艺术以理论的特权,对于唯物主义思潮,这种观点
乍一看的确是令人吃惊的。 (1) 在当代有关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
主义等的争论中,“文化”似乎是分析和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关
键范畴。
要求美学在现代欧洲总体思想中占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似乎很不恰
当。实际上,我在本书中所讨论的思想家几乎都是德国人,尽管我用以
分析他们的著作的一些概念源出于现代法国的知识背景。似乎有理由认
为,对于美学的探索,以唯心主义为其特征的德国思想模式是比法国的
理性主义或英国的经验主义更令人容易接受的中介。即便如此,正如所
谓的英国“文化和社会”传统证实的那样,德国的文化遗产分量很重,其
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国界;在整个现代欧洲,美学问题具有异乎寻常的顽
固性,由此也引人深思:情况为什么会是这样?更为特殊的是,当人们
认为文化实
践已经丧失了许多传统的社会相关性,并把它贬低为一般
的商品生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