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PDF图书 > 畅销书 > 小蜜蜂全站 >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

二扫码支付 微信
二扫码支付 支付宝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 0 元,已有0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 1 元,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版权信息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 作 者:韦 力 拓晓堂 出版人:何林夏 目 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忠义录 第二章 考工记 第三章 艺文志 第四章 百艳图 第五章 英雄谱 第六章 先贤赞 第七章 清暇录 序言 从抵制古书拍卖到参加拍卖,再到给拍卖会写书评,我已经跟中国 的古书拍卖相伴至今。大方曾言:“买书一乐,有新获也;卖书一乐, 得钱可以济急也;卖书不售一乐,书仍归我所有也。”我特别赞赏他这 种达观的态度,然而我自己的古书参拍史却并不都是“乐”。老子 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有得书的快乐,也同 样有失书的苦痛。二十多年来,我所藏古书虽不敢云富,但也得到了一 些珍本秘籍,同样有许多得到梦寐以求之书后的大快乐,但细想之下, 似乎没有几本书能让自己忆起当年得到时的快乐细节;恰恰相反的是, 刻骨铭心、念兹在兹的往事,都是那些没有得到的痛心事。西谚云:幸 福的故事基本相似,不幸的事则各有各的不幸。失书的不幸也是同理, 我不是个看得开的智者,不能达观到“曾经我眼即我有”的高境界,既然 不是达人,那就继续安心做俗人,继续痛并快乐地在患得患失之间藏着 自己的古书。 古书进入拍场,在西方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它舶来中国,时 至今日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然而这短短的二十年,却彻底打破了中国 千百年来形成的书籍流通格局,它给爱书人带来了太多的便利,使买家 与卖家间不对称的信息得以对接,省却了爱书人访书的劳顿之苦。但古 籍拍卖也有一些明显的弊端,其一就是让爱书人失去了捡漏的乐趣,因 为拍卖场是“大力者得之”的公开场合,在拍场上捡漏的可能性极其微 小,再加上爱书人越来越多,而好的善本越来越少,这种“狼多肉少”的 局面,使一场拍卖会中那几部少有的亮点,早已被慧眼识英的方家盯得 紧紧的,想捡漏那是难上加难。然在古书走入拍场之前,有眼力兼有财 力的爱书人,可以在旧书店和私人手中买到物超所值的善本罕书。 古书走入拍场的第二个弊端,就是让爱书人失去了意外所得的乐 趣,不可能再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书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意外惊喜,也同样失去了“冷摊负手对残书”的悠闲与宁静。虽然如此, 古籍拍场却并不以爱书人的意愿有无为转移,它像块巨大的吸金石,把 流散于民间的善本珍籍汇聚到拍卖行,然后呈现在公私藏家面前,任由 这些爱书人挑肥拣瘦、左右采之。而我正是因为有了古籍拍卖会,才让 自己的收藏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得以扩充眼界。 1949年之后,中国实行了公有制,私藏的古书大多汇入了公共图书 馆。一直到近些年,海外回流的整份善本,......

资料大王PDF
资料大王PDF
  • 86086

    文档
  • 137.051

    金币
Ta的主页 发私信

86086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0 > 付费下载 ¥ 1 元

Powered by 阿里PDF-免费文档电子书下载

Copyright © 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1018472号-4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