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_《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察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8-28 22:22:29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 录
导言
一、“革命中国”的文学(文化)实践
二、通俗·表征
第一章 将“记忆”改写为“历史”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写作
第一节 “真实”与“虚构”
第二节 “农军”作者的文化准备与“新人”想象
第二章 编辑齐力型塑“民族风格”
——新中国文化领导权的一个侧面
第一节 “农军”能否思考“人学”问题
第二节 着力压抑欧化追求
第三节 “文字清洁工”和“思想把关”
第三章 批评的权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规审视下的“新英雄”
第二节 批评的效果:编辑对权威批评的服从
第三节 被引导和被构造的“读者”
第四章 革命叙事的“民族化”、“文人化”诠释
——话剧《智取威虎山》剧情模式的确立
第一节 话剧的总体设计
第二节 “民族化”的探索
第三节 “文人化”的无产阶级舞台形象
第五章 1950—1960年代初的改编
第一节 大跃进中的改编热
第二节 “侠”风还是“匪”气
——电影《林海雪原》的改编
第六章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创造“无产阶级文学(文化)”的另一种实践
方式
第一节 江青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艺术追求
第二节 暧昧多样的样板戏接受史
第三节 样板戏的意识内涵
第七章 历史与商业的“双刃剑”
——电视剧《林海雪原》及其他
第一节 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
第二节 纪实小说《英雄杨子荣》
结语:“仇必仇到底”?
附录一 小说《林海雪原》部分原稿及修改实录
附录二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藏部分档案摘录
附录三 八一电影制片厂所藏《林海雪原》部分
档案摘录
附录四 曲波访谈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革命中国”创造“无产阶级文学(文化)”的实践存在着两种路径。
一种坚持对工人、农民出身的作家的着意培养;一种坚持用无产阶级意
识改造知识分子,使之创作合格的作品。本书通过研究《林海雪原》及
其衍生文本的生成,呈现了这两种路径探索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所能抵
达的高度。
作者简介
姚丹,福建福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西
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争鸣》、《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程光炜 主编
“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
《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察
姚 丹 著
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2010—2013)项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
察/姚丹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ISBN 978-7-301-18866-8
Ⅰ.①革… Ⅱ.①姚… Ⅲ.①林海雪原—小说研究—中国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