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是孤岛_侯孝贤的电影世界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8-26 22:49:46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
录
致谢
导论 侯孝贤的问题
第一章 侯孝贤与台湾经验
1949年前的历史“说法”
侯孝贤与战后台湾经验
侯孝贤与战后政治经验
侯孝贤与战后经济经验
侯孝贤与战后文化的缓慢解冻
台湾电影工业中的侯孝贤
第二章 侯孝贤与台湾新电影
1980年代的台湾
台湾电影文化
危机中的电影工业
《儿子的大玩偶》(1983)
《风柜来的人》(1983)
《冬冬的假期》(1984)
《童年往事》(1985)
《恋恋风尘》(1986)
《尼罗河女儿》(1987)
第三章 还原历史:《悲情城市》(1989)与《戏梦人生》
(1993)
被遮蔽的日本殖民背景
“二二八事件”:台湾身份的沸腾血泊
《悲情城市》:一个空前的文化事件
《悲情城市》的文本现象:先体验,后理解
1989—1993:《戏梦人生》前的长久沉默
《戏梦人生》:浮云连缀的电影
未经修饰或想象的历史?
第四章 再见过往:新的侯孝贤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侯孝贤的“中国性”
结论 新千年的侯孝贤
《千禧曼波》(2001)
《咖啡时光》(2003)
《最好的时光》(2005)
《红气球之旅》(2007)
侯孝贤:不仅是一座岛
中英术语对照表
译者后记
致谢
这个研究旨在说明没有电影人是单打独斗的,电影人如此,对深入
研究他们的任何人来说,也是如此。和所有从事类似研究项目的人一
样,我不仅得到众人的帮助,也受惠于诸多机构,是他们让这一切成为
可能。我要感谢香港大学出版社的支持,特别是科林·戴(Colin
Day)、迈克尔·达克沃斯(Michael
Duckworth)和道恩·刘(Dawn
Lau)付出的努力。当然我也要感谢匿名审稿人对原稿提出的详尽意
见,这本书稿能修改得更精炼且质量更高,他或她的建议扮演了关键的
角色。
虽然书稿付梓在即,但这个项目其实很早就在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支
持下开始了。我首先要感谢,也是最需要感谢的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分校的传播艺术系,它是这个研究项目的真正诞生地。该系自始至终提
供了一个热情周到与大度包容的环境,培育我脚踏实地,让我不会满足
于肤浅的结论或者在学问上抄近道。我无法点到每一个在早期阶段曾直
接或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人名,但是有些人一定要提到。首先我要感谢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他最早指导我的研究。自从我遇见
波德维尔博士那天起,他就对这个项目很热心,为我提供了学界最前沿
的建议和指导,不但包括严格的标准,也包括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和鼓
励。其次要感谢万斯·开普利(Vance
Kepley)和凯利·康韦......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