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PDF图书 > 畅销书 > 小蜜蜂全站 > 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二扫码支付 微信
二扫码支付 支付宝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 0 元,已有0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 1 元,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序言 “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天之于物,岁去东流水,地久人共死。然人 为动物,唯物之灵,面对生命的消陨流逝、至亲的阴阳相隔,怎能不感慨悲戚,心生涟漪?庄子的鼓盆而 歌,陶潜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虽然表达的是对死亡的超脱,但何尝不可以看作是无法与死亡抗 争的无可奈何。潘岳的“荏苒冬春谢”,荀粲的痴情,王衍的钟情,元稹的悲伤,哪一个不是对死者的哀 悼,对生者的遗恨,甚至纳兰性德的“人到多情转情薄”也是对至亲思念至极后的自我安慰。乐生恶死是人 的本能,死亡是人生的大限,是生命的终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种难以言说的痛,只能“赋诗欲言志”,“悼亡诗”由 此而生。至情至性的诗人,面对与至亲的生死永别,怅然于怀,发而为诗,以自己之亲身体验,嗟叹死别 之苦,歌咏蓬转之悲。 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中国的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即面对亲人离世时那份无 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自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曾作悼亡诗三首,后人便以“悼亡”作为专 有名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将“悼亡”作为丈夫悼念妻子的专称是不合适的。 真正广义的悼亡诗,是指生者悼念亡者,亡者可以是亲朋挚友,可以是明君贤臣,甚至可以是凭吊先烈和 悼念故国。本文的“悼亡”一词,正是建立在该意义之上,而不仅仅是指夫妻之间的抚存悼亡。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类型,据胡旭《悼亡诗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4月)的归 纳,具有以下两个独特的特征:第一,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或写诗人自己的哀痛和梦境, 如苏轼的《江城子》;或写亡者的墓地、遗物以及德行,如唐寅的《绮疏遗恨》。第二,在审美特征上, 以情动人,塑造哀伤之美,悼亡之初的长歌当哭,久经积淀后的低吟浅唱,无不产生凄其悲凉的体验。要 眇宜修的手法,把细腻幽微的情感写得恰到好处。比如纳兰性德的《山花子》“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 悔情多。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又如贺铸的《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种阴 柔美与悼亡诗的气质天然相合。 本书所收的悼亡诗,在时间上,上起周秦,下迄清末。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悼亡诗的产生发展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诗经》时代的肇始,到先唐的兴起,以至隋唐时期的繁盛,再到宋代的全盛,辽 金时代的式微,元代的萧条,明代的复兴,而至清朝的巅峰。悼亡诗就像一个生命个体,经历着它的春华 秋实、荣辱兴衰和沧海桑田。在每个历史时期,悼亡诗都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先秦两汉时期,悼亡诗 的数量少,而且形式和表现方法也朴素单......

资料大王PDF
资料大王PDF
  • 64801

    文档
  • 60.9749

    金币
Ta的主页 发私信

64801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0 > 付费下载 ¥ 1 元

Powered by 阿里PDF-免费文档电子书下载

Copyright © 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1018472号-4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