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紫府秘库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8-07 23:01:42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主编:王力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版次:2008年1月第1版
中图分类号:K203
关键词:文化史-中国-古代
ISBN:978-7-5062-8689-3
本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未经作者授权,仅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电子书制作技术之用。请于下
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制作说明(据2008年1月1版校对):
1. 改动、增加的文字用阴影标出(原书即有)。
2. 简化,第191页倒数第2、3行的“乾粮(干粮)”;第194页第6行“乾肉(干肉)”,倒
数第5行的“餳(饧)”;第155页第8、9、10行“侄(姪)”。
3. 注音,第194页第9行“葅(jū)”应为“zū”(参考王力《古汉语词典》第1080页)。
4. 脱字,第154页倒数第4行“孙之子为仍孙”缺“晜”字。
5. 错字,第81页第10行“把梁州分为”应为“把凉州分为”。
6. 根据内容并参考原书添加插图53幅。
第一章 天文
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
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
人又认为各神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
一定的名宇,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
píng
荓
yì
翳(屏翳),云师谓之丰
隆,日御谓之
xī
羲和,月御谓之望舒(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
天》),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
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
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
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
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
《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
《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
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
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
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见
《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
bīn
豳风·七
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
móu
缪》,“月离于毕”见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
年》。)
我们现在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