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论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7-07 21:01:32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编委会
总主编 邢玉瑞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田丙坤 乔文彪 孙理军 李翠娟
何 伟 张登本 陆 健 赵燕平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对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及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汉的《淮
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
成编于司马迁《史记》之后、刘歆编纂《七略》之前,但其中传载的生
命科学知识应当是“黄帝时代”以降,我国先民养病治病经验的结晶。其
次,厘清了“养生”“阴阳”“五行”“精气”“神论”“天论”等重要命题演进的
历程。再次,应用“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知识对《黄帝内经》中关
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及论“神”、论“气化”等内容的相关原文进行
再认识,使其内涵更接近传统中医文化的原本含义。最后,对“为何
学、怎样学《黄帝内经》”做了回应。
总序
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恐怕没有哪一门学科像中医理论研究,至今为如
何研究与发展而争论不休。特别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的研究得到中医界
学者与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种基本的共识认为,中医理论发展的滞后,
已经成为制约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瓶颈。但对如何开展中医理论的研
究,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鸣不断。为此,有必要认真梳理现
代中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方式,总结经验教训,理清下一步研究的目
标、路径和方法。一、现代中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方式
现代中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诠释——解析说明性研究
任何一种医学的发展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与特定的思维方式相联系。
中医学的产生、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演进和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间具有同步的规律。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
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发展,
无疑是中医学术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之一。但是,鸦片战争以
来,西方文化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与科学(包括西医学)之势,给数千年
绵延不断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民族精英们也将中国
落后的原因简单归结于传统文化而加以指责,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式
微、断裂。由此对中医学造成两方面的冲击:一是中医学的发展失去了
固有文化发展的支持。诚如李致重在《从国学看中医》一文中所指
出:“当扎在国学之中的研究方法的根系被切断的时候,中医的科学理
论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将随之衰落。而当中医的临床治疗失去原有的科
学与技术体系支撑的时候,中医便沦落为不见文化思想深根的浮萍草
——游离于自身科学与技术体系之外的中医,所留下的只是原有体系中
的经验部分了。然而经验是人类认知过程的初阶段,它是不能称之为科
学的。”另一方面,患病人群文化、意识形态观念的更替变化,在就医
选择中对中医和其学术的信任与理解,决......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