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7-07 20:39:56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义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 离娄章句上
卷八 离娄章句下
卷九 万章章句上
卷十 万章章句下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几点说明
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义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焚书坑儒”,表现了他对儒家的厌恶,那是由
于,儒家的泛道德论、泛善论、为政以德论、齐之以礼(用礼法规范天
下)论、君子——士——精英主义、中庸理性主义、圣人乃百世之师
论、民贵君轻论……客观上形成了对于君王权力的文化监督、道德监
督。儒家的摇唇鼓舌、指手画脚、自命优越、用理想修理现实,令沉迷
于大一统的权力与事业的嬴政皇帝反感万分。
但后来的皇帝、朝廷、儒生、乡绅,一直到百姓民间,渐渐接受了
儒家的优显地位。因为儒家自好学孝悌始,到治国平天下终,说法正
当、顺耳、简明,容易接受,即使不完全做得到也比没有这样一个美好
通俗的学说好,而且,除了用这样的学说吹吹民心民本性善仁政以外,
用别的学说就更无法让百姓们听着舒心放心。法家学说是君王听着舒服
速效,百姓听着肝颤。道家学说是抽象思维的胜利,通向宗教、玄而又
玄、众妙之门,伟大而涉嫌玄虚与故作逆反。墨家投合志士,名家投合
思辨拔河,都没有儒家的广博平易诚恳善良可喜。今天的学界对于董仲
舒是否原汁原味地提出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不同看法,儒家学说
自汉武帝以来地位飙升,渐渐达到了罢黜百家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是事
实。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大成至圣先师孔丘,后世又加上了的是孔
子死后百年的战国时期亚圣孟轲。
亚圣的地位有难处。一概拷贝孔子,失去存在必要;与至圣各说各
的,平分秋色的可能性不大,被攻讦为标新立异与“机会主义”“修正主
义”的危险则大为增加。
首先从文风话风上看,孔子各方面论述恰到好处,春风化雨,亲切
自然。一上来就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何等地安稳熨帖。而
孟子一起头就选择了“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树起了利与义二分
法两大阵营,而且他使二者不可得兼,一直发展到后来,达
到“生”与“义”的不可得兼,达到舍生取义的壮烈。孟子的不妥协性、尖
锐性与彻底性振聋发聩。
孟子的义主要是指义理,即大道理、大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不能用原则做交易,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孟子的话是“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此话值得回味:一个权力系统,如果追求的是具体的形而
下的利益,后果不堪设想,原因很简单,利与利有时相悖,不同的人、
家、国、天下各有其私利,争利的结果会是天下大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