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7-07 16:48:00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一章
六纲(六经)辨证理论
一、理论起源
(一)对《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正确认识
《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书名出自明·赵开
美版宋本《伤寒论》序言,“……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
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仲景原书名,已不可考。晋代王叔和
《脉经》中,提到《伤寒》一词,是将仲景书分为“伤寒”和“杂病”两部
的开始,南北朝陈延之《小品方》记载有《张仲景辨伤寒并方》九卷,
《张仲景杂方》八卷,无著者,由此可以看出,这两部书当是后世《伤
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始版本。
然而,纵观《伤寒论》内容,并非专为外感病而论,其论述的内
容,是一切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大法,辨证方法,采用三阴三阳的六纲
(六经)辨证理论,以“五证”病机为根本,理法方药具备,赅括百病。
因此,将其认为是专治伤寒外感病的书,是有失公允的,也导致了后人
对其产生了严重误解,认为该书就是单纯“六经辨证”论治外感伤寒的,
而《金匮要略》才是“脏腑五行辨证”论治内伤杂病的。我们认为,即使
原书名为《伤寒论》,也不过是仲景用“伤寒病”来举例,借以阐明六纲
辨治百病之大法的。
唐代之后,后人在整理两书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加入伪造的序文和
各种注解,如“伤寒例”和“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等,与原文互混,真假
难辨。从而公认了“六经”辨伤寒,“脏腑”辨杂病的说法,到了金元时
期,时方派又以《内经》的脏腑经络理论和“运气学说”来进一步曲解,
步入了辨证理论的误区近千年,由此,进一步衍生了《伤寒论》不治温
病、不治内伤杂病的说法,创造了“温病”理论,与之对立,造成了严重
的理论混乱。
《金匮要略》一书,已残缺,是《小品方》后,《千金方》之前的
作品,其内容,被《千金方》多处引用并注明。该书内容,多为《脉
经》第八~第九卷内容,涉及各科杂病。书中多处条文内容,与《伤寒
论》相互重复,是仲景论治除《伤寒论》外,其他各科杂病的,其辨证
方法,非为后世所云的脏腑五行辨证法,而是纯粹的六纲(六经)辨证
法。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本当为一部完整的临床医学全书,
《伤寒论》以“伤寒”为例,讲的是疾病辨证纲要,以三阴三阳六纲和五
证病机为立法,而《金匮要略》讲的是在此基础上的临床广泛运用。
《金匮要略》并没有单独谈及如何辨证,因为辨证方法,俱在《伤寒
论》之中。书中也未见到任何有关脏腑和经络气化的具体论治内容。
仲景学术的原始资料,收载于《脉经》当中,《脉经·卷七》通篇
皆为后世《伤寒论》的条文内容,以“伤寒”“中风”“温病”等为例,阐述
六纲辨治理论。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