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_拙匠随笔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7-03 22:19:2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序 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
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
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
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
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
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
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
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
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
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
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
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
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
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
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
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
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
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
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
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
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
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
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
吧。
《拙匠随笔》的随笔 [1]
吴良镛
前些年,有位年迈的国外建筑学者对我说,他由于年龄关系,具体
的业务少了,致力于为某报建筑论坛专栏写稿。他发现,这类文章读者
多,社会影响大,超过一般学术论文,他对自己新“领域”的开拓,欣然
自得,信心甚足。当时,我只一听而过,并未去多想。
尔后,在编纂《梁思成文集》时,看到梁先生晚年的文章,特别是
重读《拙匠随笔》之后,仍深有启发。文章不长,深入浅出,言之有
物,立论清新。这些文章在当时就受到社会注意,我记得梁先生告诉过
我,某日在机场,会到周恩来总理,因为各有不同的客人,还是总理发
现了他,从他身后走上来,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