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7-01 23:21:34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书》与《诗》
第三篇 老庄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 李斯
第六篇汉宫之楚声
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附录一: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附录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在昔原始之民,其居群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已。声
音繁变,濅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时属草昧,庶民朴淳,心志
郁于内,则任情而歌呼,天地变于外,则祗畏以颂祝,踊跃吟叹,时越
侪辈,为众所赏,默识不忘,口耳相传,或逮后世。复有巫觋,职在通
神,盛为歌舞,以祈灵贶,而赞颂之在人群,其用乃愈益广大。试察今
之蛮民,虽状极狉獠,未有衣服宫室文字,而颂神抒情之什,降灵召鬼
之人,大抵有焉。吕不韦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阕。”[1](《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郑玄则谓“诗之兴也,
谅不于上皇之世。”[2](《诗谱序》)虽荒古无文,并难征信,而证以
今日之野人,揆之人间之心理,固当以吕氏所言,为较近于事理者矣。
然而言者,犹风波也,激荡既已,余踪杳然,独恃口耳之传,殊不
足以行远或垂后。诗人感物,发为歌吟,吟已感漓,其事随讫。倘将记
言行,存事功,则专凭言语,大惧遗忘,故古者尝结绳而治,而后之圣
人易之以书契。结绳之法,今不能知;书契者,相传“古者庖牺氏之王
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下·系辞》)“神农氏复重之为
六十四爻。”[3](司马贞《补史记》)颇似为文字所由始。其文今具存
于《易》[4],积画成象,短长错综,变易有穷,与后之文字不相系属。
故许慎复以为“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
也,初造书契”(《说文解字序》)。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
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
凭臆之说也。
许慎[5]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
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日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
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扐,
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说文解字
序》)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
注者,训诂之事也。虞夏书契,今不可见。岣嵝禹书[6],伪造不足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