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PDF图书 > 畅销书 > 小蜜蜂全站 > 唐宋词的魅力_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_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二扫码支付 微信
二扫码支付 支付宝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 0 元,已有0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 1 元,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唐宋词的魅力 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潘裕民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序 汪涌豪 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素重体式,尤其是以诗、词、曲为中心的韵文。 如果说,汉唐时,因文事初起,人们不免将心思用在区宇的拓展方面; 那么到两宋以后,随着尊体意识的确立,诗歌体贵正大、气贵雄浑;又 须属对工、遣事切,诸如此类的要求,开始更多见于历代人的讨论。倘 不能注意及此,一如“无所授受者”,必体制“涩而乖”而言辞“芜以 庞”(宋濂《刘兵部诗集序》,《宋学士全集》卷六)。词曲也同样, 体须婉曲,意须轻倩,而总其要,在声字与句调的合格,如字法上须侔 色揣称,句法上须闳深浑成,章法须离合映带,韵法须婉畅浏亮。只有 做到这些,才谈得上体调的合式,进而求风格的老成。当然,如讲求太 过,也会转生弊病,诸如诗的浮浅无物、凡近无奇,与夫词与曲的平顺 寡要、滑易不留等等,在古人看来,也都是“破体”的恶例。故如何使 诗、词、曲的创作既具备局部的整饬,又兼有总体的完密,并体调安 雅,气象超凡,自来是历代谈艺论文者关注的重点,也是今人估衡作 家、作品高下的重要指标。 具体到诗歌,讲究音声的和谐。音声一道有宽韵、窄韵之分。宽韵 能泛入旁韵,增加诗的离合出入之美;窄韵则因难见巧,能免其落入凡 庸而别见谲奇。且诗体不同,音声也会随之变化。如古体大多质朴,遽 短调节,故气调的舒疾低昂就须留意;近体大多婉妍,文繁声杂,故字 句的轻重清浊又当斟酌。如何避免前者的重声梗滞、后者的哑字雌声, 对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另外,古、今两体,还有五言简则和七言 纵畅的区别,有所谓整体声调的讲究,如何使高调不至粗疏,缓调不至 拖沓,并避免前者鄙俗,后者软靡,包括平调失之轻率而不精炼,清调 失之幽细而不振拔,凡此种种,也须作者细加揣摩。至于炼字琢句与使 事用典就更如此了,前者有文字与俚字、实字与虚字之区分,后者也有 熟典与僻典的不同与标别。 词为声学,“于遣辞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分割,稍不如格,便觉 龃龉”(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故历代作者、论者,均极重视从 词体到词意、词语的锤炼;均避忌音调上的质直与重滞。以为词从铸 调、设色到命篇皆至难,但其成败,也悉系于此端。此所以,俞彦《爰 园词话》要说:“词全以调为主,调全以字之音为主,……傥必不可移 者,任意出入,则歌时有棘喉涩舌之病”;叶燮的《小丹丘词序》会 以“十五六岁柔妩婉娈好女”作譬,强调音声与情意两相惬恰的重要;孙 麟趾的《词径》更列 出“清”、“轻”、“新”、“雅”、“灵”、“脆”、“婉”、“转”、“留”、“托”、“澹”、“空”、“皱”、“韵”、“超”、“浑”等“作 词十六要诀”,以为具体精细的甄别。其他各家之说......

资料大王PDF
资料大王PDF
  • 85745

    文档
  • 126.301

    金币
Ta的主页 发私信

85745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0 > 付费下载 ¥ 1 元

Powered by 阿里PDF-免费文档电子书下载

Copyright © 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1018472号-4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