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时刻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5-15 22:58:4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理想国译丛序
“如果没有翻译,”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曾写道,“我们
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而作家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回应说,“翻译不仅仅是言词之事,它让整个文化
变得可以理解。”
这两句话或许比任何复杂的阐述都更清晰地定义了理想国译丛的初衷。
自从严复与林琴南缔造中国近代翻译传统以来,译介就被两种趋势支
配。
它是开放的,中国必须向外部学习,它又有某种封闭性,被一种强烈的
功利主义所影响。严复期望赫伯特·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能帮助中
国获得富强之道,林琴南则希望茶花女的故事能改变国人的情感世界。
他人的思想与故事,必须以我们期待的视角来呈现。
在很大程度上,这套译丛仍延续着这个传统。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
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
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
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
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导读 历史的暧昧角落
许知远
一
大约十一年前,在香港的一家书店,我随手捡起一本《传教士与浪荡
子》(The Missionary and the Libertine),它归属于“亚洲兴趣”(Asian
Interest)一栏。
彼时的香港,殖民地的气息正在散去,但仍能轻易感受得到。在湾仔的
六国酒店、在银行家穿梭的中环、还有旧中国银行上的“中国俱乐部”,
你能感受到那个吉卜林、奥登与大班们眼中的香港。它是西方与东方交
融的产物,前者是征服者,后者是承受者,充满了殖民地的异域风情。
连Asian Interest这个书分类名称都带有明显的这种痕迹,Asia是欧洲人
创造的概念。
这本书是这种视角的延续吗?至少看起来,标题正是如此,封面也是如
此,一个裸露双肩的东方女人显露出惊恐的表情。
“如今,比任何时刻,香港都感觉像一座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城
市,它只有一个狂热的现在”,翻到其中《香港最后岁月》一章时,正
读到这句话。文章写于1990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香港的不安情绪,旧
秩序正在退隐,但新秩序是什么?
我也被作者的叙述吸引,个人游记、新闻报道、文学批评、历史叙述、
政治分析,毫无缝隙地交融在一起。他不仅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时代情
绪,还给予了这情绪以更大的历史框架。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陈词滥调的逆反,他用追问、质询、
嘲讽来对待所有程式化的判断,他既质疑西方眼中的东方主义,也怀疑
所谓的“亚洲价值观”。比如对于香港,他显然不同意这是一座纯粹的经
济城市,他看到了这座城市更深的渴望:“去发展一个政治身份,人们
必须有连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