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4-23 20:03:55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
录
前言
隐公第一
桓公第二
庄公第三
闵公第四
僖公第五
文公第六
宣公第七
成公第八
襄公第九
昭公第十
定公第十一
哀公第十二
前言
案,《汉书·艺文志》云:“《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
卷。”则《春秋古经》与《经》不同。盖《经》即《公羊》、《穀梁》
所据之《春秋经》,记载鲁隐元年至哀十四年间之事,凡二百四十二
年;至于《春秋古经》,疑为《左氏》学者所称之古文经,所载史事至
哀十六年“孔丘卒”为止,凡二百四十四年事。
一 “春秋”之名
相传孔子作《春秋》。然孔子之前,旧有“春秋”之目。盖上古时,
凡记事之书,俱可名为《春秋》也。
孔颖达《左传正义》云:
“春秋”之名,经无所见,唯传记有之。昭二年,韩起聘鲁,
称“见《鲁春秋》”。《外传·晋语》司马侯对晋悼公云:“羊舌肸习
于《春秋》。”《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云:“教之以《春
秋》。”《礼·坊记》云:“《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
齐’。”又《经解》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凡此诸文所
说,皆在孔子之前,则知未修之时旧有“春秋”之目。其名起远,亦
难得而详。
可见,迟至先秦时,诸国史书已颇名为“春秋”矣。
除孔氏所引书外,先秦古书已颇有言及“春秋”之书者。庄公七年
《公羊传》云:“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礼记·坊
记》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此言
鲁国有《春秋》也。又据《墨子·明鬼下》,周、燕、宋、齐俱有《春
秋》。又,诸家多引《墨子》“吾见百国《春秋》”之说。可见,此时诸
国俱有《春秋》。
此外,先秦时又颇有泛称《春秋》者。《管子·法法》云:“故《春
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矣。”《管子·山权数》
云:“《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云:“《春
秋》之记曰‘冬十二月霣霜不杀菽’,何为记此?”《战国策·燕策》载苏
代语云:“今臣逃而纷齐、赵,始可著于《春秋》。”载乐毅语云:“臣
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国语·楚语上》载申叔
时语云:“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国语
·晋语七》载司马侯语云:“羊舌肸习于《春秋》。”据此,当时凡言诸
国史记者,俱名“春秋”矣。
盖“春秋”本国史之名,然其时私家著述,乃至后世史家,亦颇
取“春秋”以名其书。先秦已有《虞氏春秋》、《吕氏春秋》、《晏子春
秋》、《李氏春秋》等,此后,又有西汉陆贾《楚汉春秋》、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习凿齿《汉晋阳秋》、孙盛
《晋阳秋》(阳秋即春秋,避晋简文帝皇后郑春讳而改)与《魏氏春
秋》、檀道鸾《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