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4-11 20:06:04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著;
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ISBN 978-7-208-14209-1
Ⅰ.①礼…Ⅱ.①阎… ②李… ③刘… Ⅲ.①农村-礼品-风俗习惯-研
究-黑龙江省 IV.①K892.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89149号
书名: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作者:阎云翔
排版:山东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
ISBN:978-7-208-14209-1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
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中文版自序
十年以前,当我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我感兴趣的是农村社会那种
有序而又“非制度化”的特点。在那里,个体村民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其人际关系来界定的,社会结构就建立在以个人为中心的流动的
人际关系网络上。因人成事是社会实践的常态,制度原则不过是防君子
不防小人的锁头。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流动的人际关系和非制度化的农
村社会呢?礼物交换正巧为我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研究
对象;通过考察礼物的流动,我便可以重建流动之中的人际关系网络,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社会的结构。为此,我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
次回到我以前曾经生活过七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
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我的研究目标限定在
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本书便是根据我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
志。
从论文选题的确立,到长期的实地调查,再到论文的写作和本书英
文版的完成,前后将近有八年之久。这期间的切身体验,再加上此前两
年的课程训练,使我由衷地喜爱人类学并为自己能够如愿以偿地从事人
类学研究工作而庆幸。这门学科最使我着迷的有两点:一是长期的实地
调查可以使我尽可能地靠近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二是民族志这一人类学
特有的写作方式给了我再现和探讨这一过程的最有力的工具。
我觉得,人类学家的主要长处就在于他们总是力求从普通人的角度
观察和体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民族志这一特殊的文体再现社会生
活,并以此为基础再深入分析和探讨象征体系、社会制度等等。为了能
够找到老百姓而不是学者的视角,为了能够体验而不仅仅是观察老百姓
的日常生活,人类学家就必须在他们所研究的社区与他们的研究对象共
同生活一段时间(一般都要一年以上)。这里,实地调查(或者“田野
作业”)并不仅仅是一种收集资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