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3-28 19:31:25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版权信息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作 者:王明珂
责任编辑:王志坚
责任校对:叶 宇
目
录
版权信息
思亲怀人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在成都的一个小茶馆里—张光直先生临终前的一场安祷
黎光明:一个边缘时代的边缘人—《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作者
简介
寻访凌纯声、芮逸夫两先生的足迹—史语所早期中国西南民族调查
的回顾
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谨以此文纪念湘西石启贵先生
学术反思
人类社会的三个层面
许多个人如何构成社会—我对埃利亚斯与布迪厄的阅读
史料的社会意义
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
文明的另一面相
历史与神话:人类族群的集体记忆
谁是“炎黄子孙”
从人狗关系看人类文明变迁
游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导读
由羌民到羌族的饮食文化变迁
民族文物之反映与映照—史语所文物陈列馆民族学展示说明
反思“历史”与社会:以凹凸镜为隐喻
学术访谈
反思历史的学问与关怀现实的学者—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专访
宁为学界的“毒药猫”
羌族文化保护与学术认知
王光辉(右一)与战友合影于东北
巴底半山腰上的琼山村
巴底的墨尔落村
刻着佛教经文的玛尼石
松潘小姓沟的羌族夫妻
松潘小姓沟的羌族村落
茂县牛尾巴寨下的岷江河
思亲怀人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父亲二十岁从军,四十岁退伍,但在我感觉中他一直是个军人。生
在那时代,他先是身不由己地成为军人;战争岁月中的经历,又使他成
为一辈子的军人,即使在退伍之后。
我的童年,可以说大多在父亲的挫折与父母成天的争吵中度过。约
在我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天父母亲又在客厅中争吵。我躲在房间里,翻
弄着抽屉里的杂物,试图脱离那战场。在一个旧信封中,我翻出一张灰
黄的照片:一张长靠椅上坐着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军官,四五个年轻男军
官或坐或站或卧地围着她,前面几个人腰间还佩着短枪,表情或神采飞
扬,或顽皮轻佻。照片背面,一行墨迹将泯的小字:“妈,看你的儿女
们,重庆。”望着照片中年轻俊逸的父亲,我臆想,若那战争延续下
去,若父亲不来台湾,若父亲没有和母亲结婚,他就不会每日过着为柴
米油盐发愁的日子。或者,战争过后他又可以回武昌,跳舞、打麻将,
过着他逍遥的公子哥生活。
王明珂父亲王光辉在重庆从军时的合照
一
据父亲说,我们家在武昌是个经商世家。我们家族的字辈排
行,“骏业宏开正大光明”,也说明这是个经商家庭。祖父曾留学日本早
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家乡经营造纸业。父亲为“光”字辈,名光辉。大学
时曾就读武汉的中华大学。据父亲说,那时他成天跳舞、打麻将。读到
大二,当时是1937年,许多同乡朋友都从军打日本人去了,并从战场前
线写信回来,所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