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晚清史.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3-19 19:51:03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5
Chapter_6
Chapter_7
Chapter_8
Chapter_9
Chapter_10
Chapter_11
Chapter_12
Chapter_13
Chapter_14
Chapter_15
Chapter_16
Chapter_17
Chapter_1
下卷前言
下卷前言
对历史的所有思考,都要求概括;而对中国历史进行思考、概括却成了
一个特殊问题。“中国”一词事实上是现代语言中概括范围最广泛的一个
概念。这个词指的是一个生息之地极其广袤、历史记录最为悠久的最大
的人类群体——在这几个方面,中国是无与伦比的。只要想想“中
国”或“中国人”,就会形成一个高度概括的概念(无论从人口、年代或
从土地面积来看都是这样),其概括程度之高,在其他历史领域中几乎
是不能企及的。自米诺斯时代以来的欧洲是一个较小的政治实体。我们
对欧洲的知识较多,对中国则相对地无知;如果竟因此说欧洲的历史要
比中国还复杂,那就未免自以为是了。直到近代之前,中国的历史记述
要更为广泛。也许,中国比欧洲更为强烈的统一意识产生了比欧洲更高
的一致性,也许部分是由于中国传统历史学家首先关注社会秩序、国家
及其统治阶级,因而造成了这种错觉。
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为了在某种程度上向当代各个民族展示昔日的中
国的形象,人们正在对业已高度概括的中国历史记录进行研究,以寻求
对历史事实的种种综合归纳和统一的观点。这个工作是迫切需要的,但
难度很大:公众既需要了解历史的概貌,往往同时又寻求预定的结论,
期望着据以或则揪出坏蛋,加以声讨;或则确认罪责,为之惋惜;或则
为某些学说辩诬,重新加以肯定。
这就意味着,研究中国历史学家对本国史所作出的种种贡献,必须较平
常更加细致,而对外人所写的中国史,尤其要详加考察。例如,西方的
近代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国与中国的关系史,这是外国人特别容易
研究的近代中国的一个方面。自然,自1840年(或者说自1514年)以
来,外国对中国的多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以鸦片战争这场
外国入侵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都已成为习惯。但是,所有这些外来
影响只形成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环境的一小部分,而四周的风土人情和遗
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在这一环境中仍居统治地位,而且变化缓慢。那么,
外国势力对十九世纪中国的影响会不会日益显得不那么大了呢?是会这
样的,但不是由于这些影响本身的规模或重要性有所减小和削弱,而是
因为关于中国本土的经历的知识日积月累,致使它们相形见绌罢了。
本书上卷因此不是始于外国商业的入侵和鸦片战争,而是从北京着眼,
即从十九世纪初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