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后半生_1948-1988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3-17 22:06:5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万千人在历史中而动,或一时功名赫赫,或身边财富万千,存在的即俨然千载永保……
但是,一通过时间,什么也不留下,过去了。……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
的东东西西,却成了唯一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因之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隔的情
感,千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沈从文,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九年,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陈列室做解说员。(内山嘉吉摄)
带雾的阳光照着一切,从窗口望出去,四月廿二日大清早上,还有万千种声音在嚷、
在叫、在招呼。船在动、水在流,人坐在电车上计算自己事情,一切都在动,流动着
船只的水,实在十分沉静。(沈从文绘)
五一节五点半外白渡桥所见—江潮在下落,慢慢的。桥上走着红旗队伍。船还在睡
着,和小婴孩睡在摇篮中,听着母亲唱摇篮曲一样,声音越高越安静,因为知道妈妈
在身边。(沈从文绘)
艒艒船还在作梦,在大海中飘动。原来是红旗的海,歌声的海,锣鼓的海。(总而言之
不醒。)(沈从文绘)
声音太热闹,船上人居然醒了。一个人拿着个网兜捞鱼虾。网兜不过如草帽大小,除
了虾子谁也不会入网。奇怪的是他依旧捞着。(沈从文绘)
说明
一、沈从文(1902—1988)的前半生,在已经出版的传记中,有几种
的叙述相当详实而精彩。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我有必要去做大同
小异的重复工作。
二、我写沈从文的后半生,不仅要写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更
要写在动荡年代里他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但丰富、复杂、长时期的个
人精神活动,却不能由推测、想象、虚构而来,必须见诸他自己的表
述。幸运的是他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我追求尽可能直接引述他自己
的文字,而不是改用我的话重新编排叙述。这样写作有特别方便之处,
也有格外困难的地方,但我想,倘若我是一个读者,比起作者代替传主
表达,我更愿意看到传主自己直接表达。
三、追求严格的直接引述,注明出处当然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就造
成注释数量过多。为减轻可能因此而带来的繁琐之感,本书根据注释性
质的不同,作分别处理:
1.凡从《沈从文全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引用沈从
文的文字,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标出卷数和页码,卷数和页码之间用
分号(;),不同页码之间用逗号(,)。如:(18;500),指的是《沈从
文全集》第18卷,500页;(31;330—331),指的是第31卷,330—331
页;(19;360, 363),指的是第19卷,360页,363页。
2.除此之外的引用和注释,则用脚注的形式。
上部 一九四八~一九六五
第一章 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
恢复
一、恢复“年青”,“重新安排”
一九四八年暑假,杨振声邀请北京大学文学院的几位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