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苦旅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3-17 21:02:07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文化不苦旅
重走北伐路
马伯庸
路边社
我为什么要重走北伐路
曾经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三国里哪一段,我反问道,这得看我多大年
纪?
小时候听评书,最喜欢长坂坡,白袍赵子龙七进七出,豪气冲天,帅到
没朋友;十七八岁的时候,正是最中二的时代,喜欢的是舌战群儒的潇
洒、千里走单骑的惊险、横槊赋诗的霸气,还有从来不好意思承认的董
卓戏貂蝉、曹操戏邹氏……到了二十多岁,读正史的时间多过演义,兴
趣点逐渐转移到了更细节的东西,痴迷于各种似是而非的阴谋论:曹氏
兄弟和甄妃的桃色八卦、宛城之战背后的惊天大阴谋、白帝城托孤到底
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
时至今日,如果再有人问我最喜欢三国哪一段,我会郑重地告诉他,是
诸葛亮北伐中原。
诸葛亮演义里六出祁山,正史里五伐中原,是三国最精彩也是最后一场
大戏。国人心目中的三国,在五丈原随着丞相归天就已经结束了。每次
研究这一段,我都能找到不同理由去喜欢它。
一开始,看的是空城计,是失街亭,是神奇的木牛流马和更神奇的禳星
续命,满眼全是传奇。然后再看,关注的是军阵厮杀、奇谋对决,陶醉
于波澜壮阔的史诗对决;慢慢地,演义的衣衫被剥落,露出历史真实的
素颜,却依旧无损于它的魅力——围绕秦岭地形的战略博弈、苦心孤诣
的粮草攻略、殚精竭虑的军政布局……了解得越多,越能感觉其中萦绕
着一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然而,我现在再去审视这段历史,发现这些关键词去形容都显得不那么
合适。说传奇则失之轻薄,说悲壮则失之滥情,讲忠义过于迂腐,谈军
略又太细碎。种种言说,都未能切中腠理。最终所有词汇都逐渐淡出,
沉淀下来的,只有两个字:责任。
这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去如何履行自己职责,完
全为了一个事业所着迷。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他殚精竭虑,穷尽自己的
智慧和精力,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世人都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英雄泪满襟” 是文眼,我倒觉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才
是真正读懂了诸葛亮的用心。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当初读《出师表》,读出的是颐使气指的权臣
味道。后来有了孩子,他重读《出师表》,才发觉这根本是一位即将出
远门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絮絮叨叨,在絮叨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这种精神,是真正贯穿整个北伐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让诸葛亮超越同
时代所有人、名成千古的根本原因。
因此这份偏爱,我一直对这段往事念兹在兹。我的第一篇三国小说,就
是以《街亭》为题材。第二篇三国小说,起名叫《风起陇西》,讲的是
北伐期间蜀汉内部发生的故事。我不是诸葛粉,有时候还会黑一下,但
在内心深处,我始终对那个人在这个地方做的这些事情无比痴迷。
2013年,一个朋友去了秦岭褒斜道,在微博上晒出照片,说这里真美,
丞相当年就是在这里走过的。那时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