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而亡
- 187*324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3-17 17:53:3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请支持正版
书名:三日而亡(Three Days To Never)
丛书名:最终幻想联盟·11
作者:[美]提姆·鲍尔斯
译者:姚向辉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8月第1版
ISBN:978-7-5127-0169-4
更新记录:
V1.0(2015.07.22),制作完成。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本
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
——《三日而亡》导读
文/郭泽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犹太人,20世纪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并进行阐述:时空是四维的。就
像三维空间一样,时间也是一个可变的维数。“时间是相对的,当我们
以接近或超过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很慢或静止——如果一个人以接近光
速的速度旅行,那么时间对他来说就会停滞,在旅行的过程中时间就会
变慢,因此,当他再回到地球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过了一个世纪。对他来
说,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进入未来世界。”但他在同一年指出:光速
无法超越,时间不可能倒流。
1916年,爱因斯坦的好友,奥地利政治家弗里德里希·阿德勒
(1879—1960)行刺奥地利首相卡尔·冯·史德格伯爵(1859—
1916),对准头部连开三枪将其击毙。
1928年,反驳量子力学相容性的企图失败后,爱因斯坦转而寄厚望
于统一场论。同年,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出,“场论动摇了时间、空间和
物质等基本概念。但是大厦的一根支柱,即因果性假说毫不动摇。自然
界的规律就是如此:根据世界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应当无歧义地得出它
在过去和未来的其他一切状态。”就在这一年的年初,他前往瑞士楚奥
茨,突发重病,返回柏林后卧床四个月才得以康复。
1930年,爱因斯坦为其友人,超感官知觉(ESP)、传心术与维灵
论专家乌普顿·辛克莱撰写的书籍作序,从而被后世的超自然论粉丝和
降神会信徒视为同道。
1931年,爱因斯坦出席卓别林《城市之光》首映式。
1931年到1933年,爱因斯坦在加州的帕萨迪纳度过了三个冬天,悠
闲地享受着加州的阳光。
1933年,爱因斯坦就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在富德楼(Fuld
Hall)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1935年,爱因斯坦和罗森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在特殊的时空结
构中存在一条贯穿空间和时间的隧道,即“爱因斯坦-罗森
桥”——“虫洞”。
1939年,应其他几位科学家的请求,爱因斯坦致信罗斯福总统,建
议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1954年,丹麦物理学家、原子弹理论研究巨擘尼尔斯·玻尔......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