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3-16 16:24:30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译者序
变与不变——第二序改变的知识起点
初读本书是在1983年我在哈佛开始博士课程时,那时它已经版9
年,全书初译完是1996年,2007年它在北京出版。是怎样的动能让我如
此心系本书不愿放弃呢?如果你把我看成是30年来一路思索“变”的知识
与投身干“变”之心理教育实践的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对自己在私人与
工作生活中变与不变之生活体验敏感的人,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也将会
永远是变革知识的学习之钥!
然而,读者购买本书自有其动力与渴望,“变”有可能是自己企图解
决某些问题的行动之一,那么如何读书也就反映了自己界定与解决问题
方式的某些个人特性。有人可能一边读一边击掌大呼:这就是问题之所
在!搞不好有人回家真的将床位挪到三面靠墙的方位,以期增加夫妻做
爱的机会(第10章实例);有人则精读“群论”,企图找到一以贯之的分
析原则。正因为这本书谈的是“改变”,它很可能引发我们想要改变生活
中某些问题的企图,觉察到自己隐然被触动的动力来自何处,所以一边
读《改变》,一边和自己的经验参照思索。但是,请不要企图在书中找
到一帖可立即采用的药方,这是阅读本书的重要原则。
人们在回忆及整理与他人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时,挫折与痛苦的后果
常记忆犹新,但问题的演变历程不是难以追寻,就是被错置重组得难以
自圆其说。尝试去训练自己捕捉住某个互动的过程,回想关系脉络中发
生了“什么”及“如何”发生,而不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带
着书中“问题形成”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对话,这种平行移动的参照方式
要比企图借着去分析因果掌握解决之道,会多一些反映思索的空间。
共振频道·时空不限
本书作者保罗·瓦茨拉维克(PaulWatzlawick)、约翰·威克兰德
(JohnHWeakland)和理查德·菲什(RichardFisch)三人均成长于20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威克兰德已经去世,瓦茨拉维克与菲什现今也均已年过八
十。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大游行,1964年“越战”开始,1966年中国
开始“文革”,1968年欧洲学生运动,正是在这种时代的脉冲中,三位作
者一起投身治疗及研究工作,完成了本书。也正是这个背景,使得书中
引用有关战争、间谍战、“文革”与婚姻家庭的实例,可以引领读者走出
专业主义的划地自限。个人、人际、婚姻家庭与社会体制之间确实存在
交相渗透的作用!
当1960年代世界各地纷扰翻动时,中国台湾地区正处于冷战“白色
恐怖”①后的社会控制时代,在这个时代长大、当时正值大学四年级的
我,专业方法的学习和社会政治意识的启蒙是两条并行线,这两条并行
线均触及了《改变》中有关“变与不变”的知识,但它们在我身上的交会
却直到20世纪80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