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国•张力与限界_中央苏区的革命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1 次下载
-
2024-02-03 19:51:50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引子 历史的弹性
一 中央苏区的炼成
1.中央苏区的成长
2.新形势与新任务
3.从毛泽东眼中走进苏区
4.国共较量中的地缘政治
二 燃烧的革命
1.中央苏区的党
2.中央苏区的政权
3.宣传功能下的教育和文化
4.社会革命的宣传与实践
5.妇女:地位上升最快群体
6.群众:组织与改造
7.红军:堡垒的坚强核心
三 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2.国民党军作战基础的增进
3.国民党军的作战部署
4.“七分政治”的具体实施
四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绝境求生
1.中共的反“围剿”准备和作战方针
2.“短促突击”战术
3.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和防御原则
五 消耗战中的资源陷阱
1.结构性的限制——中央苏区的人力与物力
2.经济力的挖掘
3.财政紧张下的民众负担
4.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六 内外挤迫下的社会政治困境
1.肃反问题
2.工作作风问题的滋生
3.群众逃跑
4.扩红与开小差
5.“赤白对立”
七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
1.运动与攻坚
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
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4.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
5.红军实施转移
结语 革命的张力
附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广昌战役
后记
引子 历史的弹性
1933年秋国共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开始时,位于赣南、闽西
的中央苏区正处于全盛时期。虽然在此之前长江流域与中央苏区可以形
成掎角之势的几个大的苏区如鄂豫皖、湘鄂西已经相继被国民党军占
领,但当时仍然不会有太多人想到,一年之后的秋天,这一中共控制的
最大的苏维埃区域就会在国民党军强大压力下,随着主力红军的战略转
移而易手。失败的结局使中共不得不走上长途跋涉之路,寻找继续生
存、发展的机会,突围中的艰难也导致了中共在夺取政权前最重要的一
次领导层变换。同样让人很难预想到的是,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挫折,在
对手看起来已是奄奄一息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很快又能重新振作,
在陕北站住脚跟;而且这次失败实际上就是中共夺取全国政权前最后的
一次战略性失败,从此中共的革命夺取政权之路大有直济沧海之势。
失败总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与中共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的
描述相比,对于中共历史上这样一次重要的失败经历,具体的研究和阐
述不是很多,有许多问题我们尚不能得其详,简单的原则论述和具体的
历史运行脉络也常常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而当我们重复当年更多的是基
于政治考虑的结论,以“左”的错误为这次失败定性时,往往忽视了其中
包含的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政治定性的高屋建瓴后面,被断送的
可能是一个个正在具体影响着社会历史的细节,历史离开了细节,总让
人想......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