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1-31 15:59:48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时代的前夜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反孔子的“托拉斯”
个人的自由与国家的自由
“正义的火气”
“杀君马者道旁儿”
主义向左,问题向右
忍不住的新努力
自由主义的观象台
“好人当政”与“跪着造反”
“最不名誉的事”
“悖主”与“善后”
“掉下来”的导师
“被革命压死了”
“胡适系反党”
北大中兴
“憎恨残暴也憎恨虚妄”
守卫课桌
杂志与救国
“民治”与“新式独裁”
北大校长
十年计划
没有选择的选择
民主的“装饰品”
“这样的校长真不值得做”
“过河卒子”
胡蒋之间
不做大哥
对胡适的“围剿”
自由主义之路
胡适之死
胡适的“非典型性”
秩序与共识
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
“被杀死的摩西”
时代的前夜
“如果我们已回来,你们请看分晓吧。”
“You shall know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这是荷马
史诗《伊利亚特》第十八章中的一句诗。1917年3月,二十六岁的胡适
把这句话翻译在日记中。四个月后,胡适乘坐轮船跨越太平洋,回到了
阔别七年的中国。
胡适对这句格言情有独钟,两年后他在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的演讲
中再度提起,并重新翻译:“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便看看不同。”演讲
最后他大声呼吁:“这便是少年中国的精神。”
胡适回国之前,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这一年的
1月,他去费城讲演,顺便去看望了在华盛顿的同学朱经农。他在日记
中记录了两人谈话后的感想:“我们预备十年以后中国人有什么样的思
想,此问题最为重要,非一人能解决也,然吾辈人人心中当刻刻存此思
想也。”此时的胡适,已经立志回国后要去影响、塑造中国人的思想
了。
实际上他在1915年就有这样的想法。他在这一年5月的一篇日记中
写道:“吾不可不周知博览,以为他日国人导师之预备。”这时候他已
把“国人导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开始为之奋斗。四个月后,胡适结
束了康奈尔大学的学业,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部跟随杜威研究哲学。
回国之前,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陈独秀已经向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
为教授,甚至愿意把“文科学长”的位置也让给他。对胡适而言,进大学
教书是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他在美国与教授亚丹的谈话中说:“国无海
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国无大学,无公共藏书楼,无博
物院,无美术馆,乃可耻耳。”
不过蔡元培看中的并不是胡适肚子里的洋墨水。胡适晚年回忆,蔡
元培决定聘请他,是因为看到了他在美国写的考据文章《诗三百篇言字
解》。这是一篇研究《诗经》中所有“言”字意思的文章。
胡适去美国时还是宣统的年号,回国已换新天,但满心憧憬的
洋“博士”,下了船却大失所望。国号变了,国体也变了,他却没看到任
......
评论
发表评论